中国经济崛起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问题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大战后世界进入和平建设,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重新上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各国对金融中心的发展热情高涨,对金融中心的研究如雨后春笋,都想弄明白为什么有的地方可以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有的地方只能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有的地方则不能成为金融中心;为什么有的金融中心可以长青,有的金融中心则会被取代。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也必将要发展成为金融强国,金融中心建设是未来发展中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需要有更多投入,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及发展涉及的问题做深入探讨,并提出答案。我国经济崛起及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及角色将何去何从。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在殖民地年代因时际遇,发展成为远东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1978年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凭借其人文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在贸易、投资、融资以及金融资讯等方面为内地经济发展提供离岸金融服务,充当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主要窗口,在中国与国际市场往来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与中国内地建立了十分特殊的经济及金融关系。香港在充当这一角色过程中也得到发展及提升的机会,自身的金融中心地位及功能获得很大强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金融实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金融业的市场化及自由化,上海、北京、深圳等金融中心获得强劲发展动力,逐步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内地,尤其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对香港服务中国经济的传统功能具有替代效应,长远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中国经济的功能存在弱化,甚至于被取代的可能。香港已在1997年回归祖国,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变是国家在安排香港回归时所做的战略决策,并被视为一项国际承诺而体现在《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在中国经济崛起及做大做强体制内金融中心的同时,香港金融中心如何可以继续发挥其服务中国经济的功能而不被边沿化,是未来国家推动经济改革及市场开放,特别是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及资本账户走向开放过程中需要研究的战略性课题。本论文指出了1997年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维持繁荣的背后呈现出的一些不良发展态势,包括中介功能淡化,市场发展趋向单一化、虚拟化,国际化褪色等,剖析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中国经济的功能在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面对弱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论文在探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问题时带出了对沪港金融中心关系这一国家层面的重大课题的探讨,并就如何在加快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平衡好沪港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提出策略建议。本论文将理论、政策及实践紧密结合,寓创新于实践之中,务求以新的视角,就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关系的发展问题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论述,使其对决策有参考价值,对香港经济繁荣稳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前推进以及沪港金融中心关系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其他文献
我国黄金期货于2008年1月9日首次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黄金期货的出现,对于补充和完善我国黄金现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黄金期货市场才起步不久,因此探索我国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环境逐渐走向了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人民银行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总杠杆,势必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金融市
近年来,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加快进驻中国市场的脚步,并在高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国内本土品牌星级酒店在高端客源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单体盈利能力步入一个下降通道。国内本土
对于现代化大城市,公共交通成为这座城市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已广泛达成共识。公共交通为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运转提供保障,对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着基础和促进作用。在经
壳聚糖(Chitosan,CS)聚乳酸(Polylactide,PL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生物医用新材料研究中得到极大关注。CS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一定的水溶性,但分子间和分子内
自2001年美国爆发“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全球性问题。伴随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危害,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反恐怖立法,为本国反恐怖活动提供法律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高校作为主要培养基地,如何更好地激励他们努力从事科研活动以达到成才的目的,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随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与各种高性能的大型设备相配套的控制其安全优质运行的相关设备。本文中所论述的智能高压配电开关柜集智能配电、远程抄表、负荷监测控制
目前学术界有关老人社会支持的研究很多,然而专门针对城市独居老人情感支持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Y街道选取了若干独居老人进
关于上海租界及其对上海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这些论著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的引入,东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与共融,华洋矛盾的产生与调和等方面入手,探讨近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