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羽毛球鞋前掌中底加入不同高度的楔形结构对运动员下肢运动形式的影响,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以期为这种特殊设计羽毛球鞋的后续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测试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高度分别为0mm(L0)、4mm(L4)和8mm(L8),受试者为15名羽毛球专项男生,专业羽毛球训练2年以上。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ViconT20&T40,200Hz)和三维测力台(AMTIOR6-GT,1000Hz)同步采集左前场蹬跨步和原地跳杀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研究结果:左前场蹬跨步动作蹬伸阶段,穿着LO型羽毛球鞋跖趾关节背屈角度显著大于L8型鞋(p=0.045),并且穿着L0型鞋在跖趾关节跖屈角速度方面显著大于穿着L4型鞋(p=0.039);穿着L8型鞋膝关节屈伸功率峰值和踝关节跖屈功率峰值均显著大于LO型鞋(p<0.05)。原地起跳扣杀球动作蹬伸阶段,穿着LO型羽毛球鞋伸膝关节角速度最大值显著小于穿着L4型和L8型鞋(p<0.05),穿着L8型鞋跖趾关节最大跖屈角速度显著大于LO型鞋(p=0.024);离地时刻,穿着L8型和L4型羽毛球鞋在足向右速度、垂直向上速度以及合速度上均显著大于LO型(p<0.05),穿着三双鞋羽毛球鞋对髂嵴点速度影响虽未达到本研究的统计学意义,但髂嵴点垂直速度存在L8>L4>L0趋势,并且单独对L8型与LO型球鞋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穿着L4型和L8型鞋膝关节最大伸展力矩均显著大于L0型羽毛球鞋(p=0.020),穿着L8型鞋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显著大于穿着L0型和L4型羽毛球鞋(p=0.030),穿着L8型球鞋踝关节最大跖屈功率显著大于穿着LO型球鞋(p=0.031)。研究结论:1)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会影响运动员跖趾关节的背屈角度,可以作为跖趾关节跖屈肌群的专项训练鞋,但长时间的穿着有可能会引发足底筋膜炎损伤。2)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对跳动作的下肢关节力矩与功率有影响,对蹬跨步动作基本上没有影响。3)羽毛球鞋前掌楔形结构的设计有增加起跳运动表现的趋势,经常做起跳动作可能会增加膝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