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从而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东莞市NC区的班主任”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国内外激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分析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尝试运用激励机制去解决存在问题,并通过在东莞市NC区G中学的进一步实践研究,提出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与政策依据。其中包括对西方激励理论和我国激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就我国班主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的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东莞市NC区中学的班主任为调查对象,从调查中,发现班主任激励机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仍不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压力太大;班主任对津贴和奖励的方式方法不满意;学校对班主任的精神激励缺乏艺术;班主任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科任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敬而远之;学校缺乏德育工作的“软环境”;班主任素质存在滑坡趋向等。第四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针对调查统计的结果,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班主任的视角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班主任激励机制缺乏具体的指引;学校对班主任的激励不够重视;班主任的自我发展意识薄弱,自我激励不够。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激励理论,提出运用激励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设想,通过在东莞市NC区G中学试行,得出具体的措施:目标激励,如班主任激励机制目标要和学校工作目标相辅相成、建立班主任共同愿景等;环境激励,如信息环境激励、文化环境激励等;制度激励,如薪酬制度激励、表彰制度激励、评聘制度激励、考核制度激励等;内滋激励,如自我激励、培训激励、尊重激励等;责任激励,如分工负责赋予责任、检查督促明确责任、实行包干追究责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