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联合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目前治疗新诊断胶质瘤的标准方案。手术是否完全彻底切除肿瘤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术前检查和术中显微镜下无法准确定位和判断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边界,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手术后极易复发,预后极差。然而,国外相关研究表明,该标准治疗方案使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获益,但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5年的生存率仅为9.8%,生存时间非常有限,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胶质瘤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手术显微镜、神经外科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B超、CT和MRI术中定位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胶质瘤手术全切率有所提高。由于设备成本高,目前仍难以临床广泛推广。光动能与光敏剂的术中定位技术近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存在肿瘤组织周围手术渗血区也显影淡绿色荧光的不足。目前,普遍采用5-氨基酮戊酸(5-ALA)介导的第二代光敏剂术中需要蓝光激发,使胶质瘤细胞发出红色荧光,应用非常有限。随着新型分子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荧光剂或纳米染色剂可能成为新的荧光剂,有望作为胶质瘤术中定位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确定神经胶质瘤的边界,在尽可能的少切除正常脑组织的情况下完全切除神经胶质瘤,提高肿瘤切除率的同时减少损伤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纳米染色剂的理念提出为此提供了可能。材料与方法精密称取处方量的大豆卵磷脂、替莫唑胺、胎牛血清离心液的上清液、双氨基PEG溶液加入3ml环己烷溶液,进行超声振荡,使各种原料溶解在环己烷中。向溶液中加入处方量京尼平,进行振荡超声后将溶液放入40℃水浴锅,进行磁力搅拌,进行一定时间的交联。将上述交联完毕的溶液接入旋转蒸发仪,去除环己烷,然后加入3ml纯化水,并进行振荡超声,即制成蓝色纳米染色剂溶液。将上述制成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溶液放入-40℃环境中2h,取出后接入冻干机48h,制成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根据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的制作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处方的筛选,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处方。选出对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制备过程中影响较大的磁力搅拌速度、水浴温度、交联时间,分别进行优化选择。对利用最优方案制备出的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冻干粉分别进行平均纳米粒度、平均电荷检测,并对电镜下形态学、冻干粉形态学、水溶液中形态学、PH值、以及稳定性进行考察。建立SD大鼠神经胶质瘤模型,对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染色效果进行检验。结果1.制备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最佳工艺处方为大豆卵磷脂60mg,胎牛血清900μL,双氨基PEG 10mg·ml-1,替莫唑胺2mg·ml-1,京尼平1.5mg·ml-1。2.在制备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过程中,工艺优化分别为:磁力搅拌速度为400rpm,水浴温度为40℃,交联时间为48h。3.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水溶液电镜下形态基本呈圆形且分散均匀,在肉眼直观下分散均匀且无颗粒及漂浮物存在;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肉眼观呈粉末状或颗粒状存在。4.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水溶液的PH值为5.72,稀释10倍后PH值为5.85,稀释100倍后PH值为6.026,稀释1000倍后PH值为6.163。5.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稳定性好,放置半年后,粒径基本不变。6.在动物实验中肿瘤有明显染色效果,满足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制作效果与制作目的。7.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在24h内在水溶液中可保持稳定,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的药物包封率为25.97%,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冻干粉载药量为:0.575%。结论1、神经胶质瘤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粒径≤100 nm,具有容易穿透生物膜等生理组织屏障的能力。2、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可染蓝肿瘤组织,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室和借助额外的仪器,在正常光线和普通手术室中,医护人员就能肉眼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便于手术中准确切除肿瘤。3、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稳定性好,放置半年后,粒径基本不变。4、神经胶质瘤的蓝色纳米级染色剂的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便,能够大规模化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