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短葶山麦冬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盆栽短葶山麦冬的生长情况、生理生化状况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对其影响的规律,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拟合短葶山麦冬生长、生理指标的效应模型,并计算拟合方程的最优解,得出最佳N、P、K施肥量的配比,并对短葶山麦冬施肥试验处理进行DRIS诊断分析,为园林地被应用或药用块根的生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对于氮肥单因素试验,在施P、K肥的量相同情况下,适当地提高N肥的营养水平,对短葶山麦冬的各种生长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施纯氮量为0.9g/盆时,苗高、冠幅均达到最大;在施纯氮量为1.8g/盆时,平均单株叶片数和分蘖数达到最多;在施纯氮量为0.9g-1.8g/盆时,短葶山麦冬的生物量、含水率均达到最大,但不利于块根的生长、产量较低;在高氮条件下,须根比较少,几乎没有块根。2、在氮肥单因素试验中,其处理对短葶山麦冬的生理活性的影响,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其各种生理活性也逐渐增加。在施肥量为1.8-2.7g N/盆时,叶绿素含量中,Chla最高达到6.54mgg-1Fw,Chlb最高达到2.36mg?g-1?Fw,Chl总量最高达8.89mg?g-1?Fw;在施肥量为1.8gN/盆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达6.64μmol?m-2?s-1;在施肥量为4.5gN/盆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对根系活性分析可知,在施肥量为3.6gN/盆时,其TTC含量达到最高557.1μg?g-1?h-1。但施氮量过多,植株的生理活性有所下降,对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也会降低。3、在氮肥单因素试验中,采用DRIS营养诊断法进行分析,根据DRIS图解法分析可以得出,处理2(0.9g N/盆)和处理3(1.8g N/盆)的N、P、K三种养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根据DRIS指数法分析可以得出,与DRIS图解法相同的结论。由此综合短葶山麦冬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并结合DRIS营养诊断分析可得出,施纯氮量在0.9-1.8g/盆时为最佳。4、短葶山麦冬盆栽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N、P、K三种肥料配比的试验,其结果表明N、P、K三种肥料不同配比施肥对短葶山麦冬的苗高、冠幅、平均单株叶片数及分蘖数、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其测定数据运用DPS软件进行回归方程的拟合,可得到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方程;由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的生长效应及生理活性的编码回归方程拟合精度较高,并且可以根据回归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最大值及其相应氮磷钾的最佳配比量。5、综合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分析结果可知,除了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是对氮元素需求较高外,其生长效应及生理活性对氮肥和钾肥的需求较高,特别在地下生物量即块根上需钾肥的比例更大,而对磷的需求相对较低。由此可以得出应用于园林的地被较适宜的施肥为氮肥(纯N量)在0.67g-1.5g/盆、磷肥(纯P2O5量)在0.43-0.9 g/盆、钾肥(纯K2O量)在0.1-2.27g/盆;如果作为药用的植物则较适宜的施肥量为氮肥(纯N量)0.67-0.75 g/盆、磷肥(纯P2O5量)0.43-0.48 g/盆、钾肥(纯K2O量)为1.44-1.52g/盆。6、通过运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短葶山麦冬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分析可知,在处理15-20的短葶山麦冬体内N、P、K三种养分含量处于较平衡状态,其各施肥量在0.75g/盆、0.45 g/盆、1.5 g/盆,其中N、K元素相对P更为重要;过量地施N、P、K肥对短葶山麦冬体内的各元素含量却不一定增加,这是由于其某种离子或某些离子浓度过高影响了植株对离子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