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束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是燕山晚期-古近纪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北东向单断箕状凹陷。区域内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以及基底潜山等多套含油层系。其中潜山油藏探明储量仅占全区已探明储量的18.3%,勘探程度较低。该区域潜山出露地层变化较大,构造复杂,油气聚集规律认识不清,需要加强成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为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有利支持。此次研究以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油及生产资料,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开展束鹿凹陷潜山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通过对有机质含量、类型、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潜山油藏油源及成藏期次进行分析;根据已发现油藏平面位置、油藏规模、试油试采状况及原油性质,总结潜山油藏成藏特征;分析潜山油藏类型,研究生油条件、运移通道、圈闭条件对成藏的影响,总结束鹿凹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油藏烃源岩成藏条件良好,共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对应沙一段底、沙三段下两套地层,其中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进入了成熟阶段,是主力生烃层,是已发现潜山油藏的主要油气供给来源。近东西向及北东向的二级断层、斜坡区潜山顶部不整合面及沙河街组发育稳定且连通性能好的渗透性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潜山奥陶系、蓟县系雾迷山组是良好的碳酸盐岩储层,其上覆的古近系、新近系泥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以及潜山内幕泥页岩为优质盖层,起到了阻隔油气运移的作用。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发育在洼槽区及斜坡区下部的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潜山油藏油气充满程度及原油品质;二、断层运移体系及不整合面运移体系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供给通道,渗透性岩层运移体系是以上两种运移体系的过渡阶段;三、圈闭条件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聚集。总结束鹿凹陷潜山油藏四种成藏模式:断背斜潜山油藏、断块山潜山油藏、内幕遮挡潜山地层油藏以及残丘式潜山油藏,并指出洼槽区古隆起周边是断背斜潜山油藏富集区域,斜坡区北部及南端是断块潜山油藏及内幕遮挡潜山地层油藏的富集区域,宁晋凸起带是残丘式潜山油藏的富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