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β-羟丁酸的抗癫痫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可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在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3.6%-4.4%,尤其以16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居多。虽然多种抗癫痫药物相继问世,但至今仍有30%左右的癫痫难以用药物控制。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癫痫的方法。生酮饮食在难治性癫痫中的治疗作用已被广泛接受。虽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至今未明,但大多数研究认为β-羟丁酸是监测生酮饮食抗癫痫效果的理想指标,也是生酮饮食发挥抗癫痫作用的主要物质。故作为酮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β-羟丁酸的神经保护和抗癫痫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外源性β-羟丁酸的应用对部分癫痫模型和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有神经保护作用。β-羟丁酸可能会通过调节中枢系统的神经递质浓度,影响能量代谢和神经元膜电位,抑制凋亡和氧化毒性损伤,减少钙离子内流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和抗癫痫作用。鉴于生酮饮食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外源性β-羟丁酸制剂可能会替代生酮饮食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甚至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向。本研究拟从以下三个部分研究外源性β-羟丁酸的抗癫痫作用。第一部分:外源性β-羟丁酸对体内β-羟丁酸及血糖含量的影响目的:研究外源性β-羟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BHB)对体内BHB及血糖含量的影响。方法:1.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n=9),B(n=9),C(n=9),D(n=5)四个组,分别腹腔注射2mmol/kg,4mmol/kg,8mmol/kg的D,L-β-羟丁酸及4ml/kg的生理盐水。2.用乙醚麻醉大鼠,然后分别于注射BHB和生理盐水的第0 min,15 min,45 min,75 min和90 min,通过内眦静脉采血,获得约1mL血液。3.利用BHB检测试剂盒检测各个时间点大鼠血清中BHB的浓度。4.取20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4 mmol/kg的BHB,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4ml/kg的生理盐水。5.分别于注射BHB和生理盐水的第0min,15 min,45 min,75 min和90 min,从大鼠尾端末梢采集血液样本,用罗氏血糖仪测定两组大鼠的血糖浓度。6.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外源性BHB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中BHB的浓度。在没有外源性BHB的作用下,血清中BHB的浓度约为0.57±0.01 mmol/L(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外源性BHB作用15 min之后,血清中BHB的浓度增加至1.35-2.37 mmol/L,并且在接下来的75 min内,BHB的浓度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同时,BHB作用组在所有时间点上的浓度要高于对照组。用2 mmol/kg,4 mmol/kg和8 mmol/kg BHB处理的各组之间,15 min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45 min、75 min、90min时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当用4mmol/kgBHB作用时,血清BHB的浓度相对稳定,与大鼠在用生酮饮食处理后的水平非常相似。2.外源性BHB对大鼠血糖浓度无显著影响。在注射4 mmol/kg BHB的15 min内,血糖浓度首先增加,然后在接下来的75 min之内,血糖浓度逐渐降低。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浓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实验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血糖浓度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外源性BHB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中BHB的浓度。2.向大鼠腹腔注射4 mmol/kg的BHB,15 min即可使大鼠体内BHB的浓度上升至与生酮饮食和饥饿时大鼠体内BHB浓度相当的水平。3.腹腔注射BHB对大鼠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第二部分:外源性β-羟丁酸对海人酸癫痫模型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外源性BHB对海人酸诱导的癫痫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1.建立海人酸癫痫模型:用10 mg/kg的海人酸(kainic acid,KA)腹腔注射50只3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注射KA 2 h后,根据Racine分级标准对动物的癫痫发作行为进行评价:0级,正常行为状态;Ⅰ级,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及湿狗样颤动;Ⅱ级,以点头运动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肌肉抽搐;Ⅲ级,前肢的阵挛、抽搐;Ⅳ级,双侧前肢伸直,伴有身体的立起;V级,跌倒和全身惊厥。Ⅲ级以下为复杂部分发作,Ⅳ和Ⅴ级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当大鼠癫痫状态持续超过90 min时,给予10%的水合氯醛(400 mg/kg)以解除痉挛。2.将50只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BHB+KA组和NS+KA组,每组25只,其中NS+KA组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做如下处理:BHB+KA组腹腔注射4mmol/kg的BHB,30 min后再注射10mg/kg的海人酸;NS+KA组腹腔注射4ml/kg的生理盐水,30 min后再注射10 mg/kg的海人酸。3.记录每只大鼠出现Ⅳ级及以上发作行为的时间,并计算每只大鼠出现Ⅳ级及以上发作行为的潜伏期。4.在注射KA后的2h内,持续记录第Ⅳ或Ⅴ级的癫痫的最高发作程度。5.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BHB对大鼠KA癫痫发作潜伏期有显著影响。通过对两组大鼠体重的比较发现,NS+KA组大鼠的平均体重(54.61±0.78 g)与BHB+KA组大鼠的平均体重(54.80±2.12 g)没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对两组大鼠出现Ⅳ级及以上癫痫发作行为的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NS+KA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63.31±4.050min)显著长于BHB+KA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37.08±1.958min)(p<0.05)。2.BHB对大鼠KA癫痫发作等级无显著影响。腹腔注射4 mmol/kg BHB和4 ml/kg生理盐水的两组大鼠,30 min内其行为均无任何异常表现。而在注射KA后两组均出现癫痫发作行为,并且NS+KA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最高等级(4.67±0.098)稍高于BHB+KA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最高等级(4.54±0.100),但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A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中,BHB可以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但不能降低癫痫发作的等级。第三部分:外源性β-羟丁酸的抗癫痫作用目的:研究并探讨外源性BHB的抗癫痫作用。方法:1.雄性Wistar大鼠分为BHB+KA,BHB,NS+KA和NS四个组,分别腹腔注射4 mmol/kg 的 BHB 和 10 mg/kg 的 KA,4 mmol/kg 的 BHB,4 ml/kg 的生理盐水和10 mg/kg的KA,4 ml/kg的生理盐水。2.在大鼠癫痫发作后第1、3、7和14天分批处死部分大鼠,取其脑组织,左侧制备石蜡切片,右侧剥离出海马组织,立即放入-80℃冰箱冷冻。3.使用尼氏染色试剂盒对大鼠海马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的缺失情况。4.使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组中海马组织的形态及苔藓纤维发芽(MFS)情况。5.利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组织中GSH的含量。6.利用Y-氨基丁酸(GABA)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组织中GABA的含量。7.利用三磷酸腺苷(ATP)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海马组织中ATP的含量。8.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9.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BHB能缓解KA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在大鼠注射KA的第3天,通过尼氏染色法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染色,结果发现在NS和BHB组的大鼠,其海马体的海马区并没有发生神经损伤。然而,KA组大鼠的CA1和CA3区域呈现典型的神经元的缺失和损伤。与NS+KA组相比,BHB+KA组中神经元的缺失有所减少。通过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SH、GABA和ATP的含量,发现BHB+KA组中大鼠海马组织的GSH和GABA的含量均有所回升,说明BHB对KA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缓和作用。2.BHB能够缓解KA癫痫模型的MFS出芽情况。在大鼠注射KA的第14天,通过Timm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大鼠海马进行染色,结果发现NS+KA组大鼠的平均Timm评分要显著高于NS组、BHB组和 BHB+KA 组。而 NS 组(0.13±0.06)和 BHB 组(0.23±0.06)的 Timm 染色评分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HB+KA组(1.5±0.50)的Timm染色平均评分要显著低于NS+KA组(3.67±0.15)(p<0.05)。表明在接受BHB预处理的KA癫痫模型中,MFS得到了缓解。3.BHB能减轻KA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代偿性增生。在大鼠注射KA的第3和第7天,与NS组相比,NS+KA组中神经元的数量有所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我们推测可能是KA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代偿性增生。与NS+KA组相比,BHB+KA组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多,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有所减少。说明BHB能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代偿性增生。结论:BHB能缓解KA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预先指示知识水平、态度及实施预先指示的行为,探索影响临床护士预先指示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因素,为预先指示在临床护士中的培训及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法,大量查询国内外文献,调取研究所需资料。综合对国内肿瘤医院8名医护人员的访谈结果,国外护士对老年人实施预先护理计划的经验和观点以及现有预先指示知识评价工具形成初始条目,8位专家参与专题小组讨论,最终编制了护士预先指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经达格列净治疗后的效果,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4,GPC-4)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和住院患为试验研究对象,纳入80例未经任何降糖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的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达格列净治疗12周后,观察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GPC-4水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炎症标志物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SP140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SP140作为KIRC潜在预后生物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TIMER及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SP140在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2)利用TIMER及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SP140的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
目的:比较超声影像组学与ACR TI-RADS预测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良恶性的能力,并探讨超声影像组学联合ACR TI-RADS预测TNs良恶性的能力。方法:总共纳入394个TNs,并全部作为训练组;从中随机抽取150个TNs作为验证组。基于训练组得到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ACR TI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肆虐,开发出治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迫在眉睫。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hotodynamic therapy,PTT/PDT)协同策略已显示出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方面的广阔前景。但是,PTT/PDT协同作用往往需要使用不同波长的两个激光源依次辐照或单个高功率激光辐照才能激活,大多使用的激光功率密度远远超过了激光安全使用标准。实际上,如
目的:探讨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并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炎症增殖模型探究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组。通过小鼠腹腔注射LPS(20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小鼠均于建模前3小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含有4%1,2-丙二醇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相应药物(地塞米松:1.5mg/
目的: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学各个领域的进步,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可能会日益增加。为了及时诊断,改善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但因受年龄、体重指数、肾功能影响,它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s ST2作为心力衰竭新型生物标志物之一,它已被证实不受年龄、体重指数、肾功能的影响,能
疾病生物标志物是一种可客观测量和评估的生物学指标,不仅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疾病,而且还可预测疾病的进展、监测药物干预的治疗过程。理想的生物标志物都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和微创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中脱颖而出。众所周知,最常见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其生物标志物的异常表达与肺损伤有极大的联系,因此寻找理想的疾病标志物至关重要,不仅可提高确诊率、而且可尽早给予药物个体化治疗。近年来,电化学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抑癌基因p53可以调控细胞分化。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可对MSCs的成骨分化有诱导作用,但与p53的关系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p53是否能影响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p53在多种干细胞中均有表达,且BMP9能促进其表达。过表达p53增加BMP9诱导的早期、中期以及晚期成骨标志物的mRNA或者蛋白水平,但p53抑制剂减弱以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