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增生性瘢痕小分子药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瘢痕形成是创伤愈合的普遍结局。然而增生性瘢痕(HPS)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且产生的挛缩可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增生性瘢痕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小分子药物相较于其他大分子单抗或基因治疗药物有着稳定性高、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显著优势而得到了较大发展。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小分子库进行筛选,来发现新的抗瘢痕药物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我们以Col1a2/Col3a1基因表达为靶点对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的903种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最终发现了一类阳性化合物。进一步,在体外使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s)进行EDU掺入实验、免疫荧光和胶原凝胶收缩实验来探索这类化合物的三个代表性分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分泌及收缩功能的作用。体内研究中,使用张力诱导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通过此类化合物的三个代表性分子瘢痕局部涂抹治疗(每天一次,治疗14天),后收取瘢痕样本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研究。机制研究中,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最后通过分子对接与激酶活性研究将这类化合物与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前期筛选工作,我们发现含有5,7,4’5’-四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瘢痕中Col1a2及Col3a1的表达。体外研究显示,这类化合物的三个代表性分子:木犀草素、槲皮素及杨梅素能够显著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分泌与收缩功能。进一步,通过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我们发现这类化合物的三个代表性分子:木犀草素、槲皮素及杨梅素治疗后,瘢痕大体观面积、瘢痕横切面面积及瘢痕内胶原密度均显著减小,表明这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与胶原沉积。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这类化合物显著抑制TGF-β/Smad2/3信号通路的活化与传导。分子对接与激酶活性实验表明含有5,7,4’5’-四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其5位、4’位及5’位羟基与ALK5的ATP结合结构域氨基酸残基形成稳定氢键而抑制了ATP与此位点的结合,从而抑制了ALK5的激酶活性。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含有5,7,4’5’-四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分泌及收缩功能来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进一步,我们证实了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分子机制:含有5,7,4’5’-四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选择性的与ALK5激酶催化位点的ATP结合结构域结合,从而抑制ALK5的激酶活性。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治疗增生性瘢痕很有潜力药物或药物前体及ALK5的选择性抑制剂。
其他文献
背景和意义: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极高。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仍将是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肺癌的潜伏期较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术中异常肌反应变化能否对手术效果进行预测;探究异常肌反应的起源和形成机制;以及研究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核团的兴
研究背景:为了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及医疗照射造成的辐射损伤,深入开展辐射防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不仅对快速增殖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患者需要连续的长期性治疗才能维持基本社会功能,防止疾病复发,因此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
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契合的新形态,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智慧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人
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死亡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宫
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一种广谱的肿瘤化疗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血液系统肿瘤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然而,由于阿霉素并非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故在抑制
目的:中医古籍积淀了历代丰富的中医药知识、珍贵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是中医药传承的宝贵财富,并蕴含多元的文献价值。对中医古籍的文献信息挖掘,是对其价值的保护,也是对
背景: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平衡被打破,其中,蛋白水解途径的过度激活是引起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因素,而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特征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中国是食管癌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一直是中国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