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激活和扩增导致的功能增强、突变以及抑癌基因的丢失导致的功能降低,任一事件均可能使癌基因的调控网络失衡,引起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表型变化是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了解引起这些表型变化的基因改变及其相关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意义。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国人中该瘤发病率较高,约占骨肿瘤的15%,其病理诊断 第四军医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往往不能正确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给诊治带来困难;骨巨细胞瘤染色 体的畸变率极高,染色体畸变多见于9-22号染色体,而一些重要的癌基因 定位于这些染色体上,如 p53、bclZ、c-Abl、c-fos、"m23及 MDMZ基因 等,它们 分另位于 17P13、18q 21、9、14、17q及 12ql3-14。染色体畸变 是否引起上述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改变,这些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的状况 及其关系如何。因此,探讨骨目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这些癌基因的改变及 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骨巨细胞瘤中p53、bCI上、C-Abl、C-fOS、 nln23及MDMZ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用原位分于杂交技术检测了骨巨细 胞瘤中野生型p53、突变型p53、"m23、c-fos、be12、bax、及bak等癌基 因的1llltrvA水平及并分析了其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l、肿瘤中不同基因的表型特征为研究肿瘤中的基因改变及肿瘤的发生 发展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检测骨巨细胞瘤中一组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发现这些基因在该肿瘤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各异,p53、C-fos表达较低, MDMZ、c-Ahl 表达较高,bclZ、run23中等量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均参与 了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各基因的状态不同,发挥不同作用。推 测p53、C-fos可能存在基因表型的丢失,而MDMZ、C-Abl的高表达可能与 肿瘤的发生有关,6i者山于其对抑癌基因p53活性百抑制作用,高表达的 MDMZ与低表达的p53可能加剧调控网络的失衡,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4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程,提示MDMZ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后者是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其高表达必然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带来影响。 2、原位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四组七种基因的InRNA水平在骨巨细胞瘤中各异,但以bc卜2基因家族的相对高水平表达为特征。基因表达间的关系复杂,山于这些基因在正常细胞中相互影响,提示肿瘤中这些基固也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p53基因与bak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在骨巨细胞瘤中可能存在p53基因对bak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步入转型期,这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对价值有放大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
TETRA数字集群系统是一种专业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政府、石油化工、物流、交通、电力以及军队等部门。虽然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鉴权和加密技术能够保障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安全性,但是TETRA数字集群伪基站可利用TETRA数字集群系统安全性的漏洞,对TETRA数字集群系统进行攻击,降低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安全性。TETRA数字集群伪基站不仅可以在信息化战争中有效打击敌方,而且还有助
<正>森林是中国绿色建筑的重要保障。中国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面积的1/6,所以,要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但是,中国每年都有许多森林火灾隐患,导致森林资源大量流失,为了确保森林
目的:探讨乳腺癌MMP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MMP2蛋白阳性反应率为45.8%,与肿
<正>1月3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预测称,2019年中国政府减税降费力度将继续加大并将迅速落实,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可达1.5万亿~2万亿元。据了解,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都存在减
研究目的:现如今,肥胖人群的年龄逐渐降低,像幼儿的方向发展。幼儿肥胖可导致幼儿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幼儿智力、行为、心理及性发育。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何能有效控制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
<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突出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随着人自身生存境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社会生产力很低的过去,人类总体上处于一种受动性的
并网设备输入功率因数和电流谐波已成为主要的电能质量问题,为满足相关标准对功率因数和总谐波畸变率(THD)的严格要求,如IEC61000-3-2,须在供电电源中加入功率因数校正(P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