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病人线粒体DNA的清除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近几年以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扮演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erns,DAMPs)在多种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重症病人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然而,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到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的影响。若能了解CVVH技术对于血浆mtDNA的清除效能,则可以为mtDNA评估接受CVVH治疗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此,我们通过实验证实CVVH技术对于mtDNA的清除作用,以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系数,为临床上在CVVH环境下评估mtDNA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应用mtD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CVVH治疗的22例重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并募集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获取患者开始行CVVH时的动脉端、静脉端血液样本和超滤液样本,并在6h后、12h后重复获取样本(分别记为T0、T6、T12),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mtDNA含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血浆总质量移除率mtDNA(mass removal rate,Mtr)、质量吸附率(mass adsorption rate,Mad)、筛分系数(sieving coefficient,SC)、和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PC)。结果:1.T0时刻,研究组患者动脉端血浆mtDN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在T0时刻,研究组患者动脉端血浆mtDNA浓度中位数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13.77(12.45-15.86)ng/mL versus 1.24(1.15-1.34)ng/mL,Z=-4.47,p<0.001]。2.在CVVH治疗过程中,动脉端血浆mtDNA浓度明显下降随着CVVH的进行,动脉端血浆mtDNA浓度呈下降趋势,T0为13.77(12.45-15.86)ng/mL,T6 为 14(10.46-15.8)ng/mL,T12 为 10.54(6.85-15.27)ng/mL,(F=4.3,p=0.0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出CVVH对血浆mtDNA的12h清除率为25.9%。3.在CVVH治疗过程中静脉端和超滤液端mtDNA浓度无明显变化随着CVVH的进行,静脉端和超滤液端mtDNA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端:F=2.12,p=0.13;超滤液端:F=0.17,p=0.84)。4.在同一时间点,静脉端的血浆mtDNA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动脉端在同一时间点,静脉端的血浆mtDNA浓度水平中位数显著低于动脉端血浆mtDNA浓度水平[T0:13.77(12.45-15.86)ng/mL versus 11.55(9.84-14.26)ng/mL,Z=-2.58,p=0.010;T6:14(10.46-15.8)ng/mL versus 11.32(7.55-12.75)ng/mL,Z=-2.97,p=0.003;T12:10.54(6.85-15.27)ng/mL versus 8.5(5.76-10.54)ng/mL,Z=-2.46,p=0.02]。5.在CVVH治疗过程中,Mtr、Mad、SC、PC均没有显著变化在整个过程中Mtr、Mad、SC、PC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Mtr:x2=1.68;Mad:x2=2.25;SC:x2=3.96;PC:x2=2.04,p>0.05)。结论:1.CVVH 对 mtDNA 的 12h 清除率为 25.9%。2.CVVH能够清除mtDNA具有治疗作用。3.CVVH会影响mt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对重症病人诊断和预测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焦亡,其关键调控基因是Caspase家族中的Caspase-1,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焦亡的Caspase-1表达,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如何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以Caspase-1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Caspase-1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背景与目的:颈椎椎板成形手术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和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是术后约有4.4%到17.3%的患者会出现肩部肌肉无力的症状,术后出现这种症状主要和C5神经麻痹相关。前有研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C5神经根独有解剖学特性如C5神经根长度较其他节段短和C5椎体位于生理性前凸的顶点等有关,还有相关报道研究了颈椎椎间孔和椎管内存在生理性的韧带结构,这些韧带可能与C5神经麻痹的发生
背景每年全球大概超过3亿人次接受手术,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尽管近些年麻醉相关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围术期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许多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将ICU作为危重患者术后中转站。然而,术后患者入住ICU并不是安全无忧,在ICU老年患者最严重的死亡因素之一是院内感染,而ICU正是是医院感染高发医疗单元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5%,病死率达38%。其次,入住
研究背景由骨折和疾病引起的骨缺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进骨愈合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成分。且在特定诱导作用下,人成纤维细胞可成骨分化,因其取材简单,适合体外增殖的特点,而被视作骨组织工程应用的重要种子来源之一。细胞骨架扮演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环境中各信号分子通路的响应、感知和传导。其中,微丝作为细胞骨架之一,它的完整性,是众多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基础。研究表明,在
背景 动脉僵硬度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强预测因子,而高血压是引起动脉僵硬度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现今,研究表明,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一定程度降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然而仍缺乏有关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的患
研究背景和目的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结构,它的形成是构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组织工程牙齿的关键。成牙本质细胞作为形成牙本质的唯一来源细胞,是人体一种比较特殊的终末分化细胞,在正常的牙齿发育过程中是由神经嵴来源的牙乳头细胞分化而来的,牙齿发育完成后,当受到深龋、磨损等刺激时,可由牙髓中的牙髓干细胞分化而来。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成牙本质细胞均需通过分泌矿化基质、继而矿化形成牙本质。这一过程受到多种信号分
[目的]通过设计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肩关节镜手术(ASS)后局部麻醉药肌间沟阻滞和关节腔内阻滞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疗效,探讨肩关节镜术后各个模式镇痛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总共151名受试者分为4组:A组(n=47)在全麻诱导后进行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P组(n=33)在伤口缝合后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L组(n=28)
普鲁士蓝类纳米粒子是由过渡金属离子或镧系元素离子通过氰基桥联配体连接形成的一类无机纳米材料。它具有可调的化学组成、多孔性结构和良好的光热、磁学等物理或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光热治疗及药物输送纳米载体等多种医学成像或治疗领域,近年来对普鲁士蓝类纳米粒子的研究逐渐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锰离子掺杂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在磁共振成像,光热治
[研究背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MG)是以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且可在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或其片段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B淋巴细胞/浆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非恶性的克隆性增殖(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轻链和/或重链)分泌到血液中并通过肾小球滤过,而肾脏常常在这个过程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我们先后发现心肌肥厚预适应及运动性心肌肥厚预适应两个现象,后者是指在运动诱导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消退后仍保存有对抗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分子记忆。文献报导与普通人相比,前运动员的寿命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降低,这表明前运动员在停止运动后,运动产生的心脏保护依然具有保护作用。虽然运动已经被推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不清楚运动性心肌肥厚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也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