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膜椎韧带及椎间孔外口区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颈椎椎板成形手术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和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是术后约有4.4%到17.3%的患者会出现肩部肌肉无力的症状,术后出现这种症状主要和C5神经麻痹相关。前有研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C5神经根独有解剖学特性如C5神经根长度较其他节段短和C5椎体位于生理性前凸的顶点等有关,还有相关报道研究了颈椎椎间孔和椎管内存在生理性的韧带结构,这些韧带可能与C5神经麻痹的发生有重要联系。本研究旨在探究颈椎椎板成形手术相关韧带的解剖学结构,帮助临床医生开拓思维,探索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共取8具正常的成人颈部防腐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岁)。从侧方沿神经根将椎间孔软组织剔除,识别并保留所有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结构。从后方暴露颈椎椎板至双侧关节突关节处,在两侧椎板上各作一条骨槽,保留一侧内层的骨皮质,另一侧要贯穿内层骨皮质。用骨膜剥离子打开椎板,剔除椎管内脂肪组织,保留所有在硬脊膜与椎管后壁之间韧带结构。分别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椎间孔和椎管内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及直径。对比观察椎板在掀开及闭合时,椎管内脊髓、神经根及韧带的位置、形态的改变。此外,观测C4~C8硬膜内神经腹侧支的长度。结果:在8个成人防腐颈椎标本(C3~7节段),64个颈椎椎间孔的外口区域中共发现177个椎间孔韧带。将神经根与周围结构连接的放射型韧带有166个(93.8%)。根据附着位点不同,可分为上、下、前和后方四种类型。其中下方韧带数量最多(105,63.3%)。连接上下邻近横突并横跨于神经根上的横跨型韧带有11个(6.2%)。其中,横跨型韧带在颈椎C4-5节段最为常见(6,54.5%)。在颈椎椎管内共发现37条膜椎韧带,膜椎韧带连接椎管后壁及硬脊膜,形状中以条索型为最常见。分布的趋势是自上往下递减。膜椎韧带在脊髓C3-C4节段分布相对较多。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手术后,可以观察到膜椎韧带紧张,硬膜囊发生变形,脊髓及神经根发生移位。相比较于其他出现神经症状节段,C5硬膜内的神经腹侧支最上端(13.18±1.12mm)及最下端(8.07±1.11mmm)的长度是最短的。结论:C5神经麻痹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拴系效应与椎间外口区韧带造成的神经损伤有关。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手术后,紧张的膜椎韧带可以进一步增加脊髓后移、硬膜囊变形和神经根向后内移位,增加神经拴系效应,进而引起神经损伤。颈椎椎间孔外口区韧带是正常生理结构,在接受了后路椎板成形手术之后,神经根可能会受到横跨型韧带的卡压或是放射型韧带牵拉而导致神经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以高表达CD30为特征的以大细胞为主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淋巴瘤亚型。由于ALCL发病率较低,目前有关AL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以及PET/CT在评估该病中的作用尚无系统性研究。研究该病的(18)F-FDGPET/CT图像特点,将有助于对该
研究背景: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全世界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包括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病理分型,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较高,约占卒中病例的80%。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有限,主要为机械取栓或者药溶取栓,但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流再灌注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
背景及目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类型,它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巨大。近年来,STEMI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上升,完善STEMI患者的临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出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SC)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ACS患者中,STEMI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更高,所以对于STEMI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意义重大。当前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
第一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和对照组中玻璃体液的抗体浓度,并探索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52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有DR的患者和52例无糖尿病或全身炎性疾病的参与者。使用悬液芯片技术测量由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
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量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诊断具有滞后性。AKI不能早期被准确识别往往导致重症患者的预后不佳。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sCysC)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理想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能够准确检测AKI的发生。但许多研究表明sCysC水平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影响,从而增加
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作为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每年与高血压先关的医疗费用达318.9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为2103亿元,约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61%。近几年广东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同时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新版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将为130
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大约20%-30%的AML伴有FLT3-ITD突变,伴有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预后不良。FLT3受体可以与其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及化疗敏感性下降,也是FLT3-ITD阳性AML患者难治复发的重要原因。目前AML的治疗方案以传统化疗为主,高危患者缓
研究背景: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器官,而且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也是关键的胰岛素靶器官之一,可通过各种生理病理途径来关键地调节脂质和葡萄糖的体内稳态。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和其他全身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包括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因此,改善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包括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内的系统性代谢异常的有效策略。蛋白激酶D(PKD)是一个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
背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持续进展的结局,预后差,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能是肾脏病发病及进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对ERS进行调节,可能对于保护肾脏具有重要作用。中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焦亡,其关键调控基因是Caspase家族中的Caspase-1,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焦亡的Caspase-1表达,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如何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以Caspase-1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Caspase-1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