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腹膜透析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以2008年1月至6月作为横断面,取患者在该期间最后一次随诊时的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检查等结果作为数据分析。血钾低于3.5mmol/L定义为低钾血症,血钾水平在3.5mmol/L至5.5mmol/L之间为正常血钾。根据患者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合并症、营养状况、炎症指标、透析相关指标、残余肾功能、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方面进行对比,应用多元回归探讨发生低钾血症的相关因素;追踪调查低钾血症与正常血钾组在半年内在腹膜炎发生率、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退出等临床事件方面的差异,分析低钾血症对腹膜透析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共有283名患者(去除13名高血钾患者后)纳入本研究,其中低钾血症组110例(37.2%),正常血钾组173例(58.4%),平均血清钾水平是3.68±0.65mmol/L。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65岁)、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低钾血症组具有较低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蛋白质、骨骼肌肉量、细胞内液、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磷、血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p<0.05)及较严重的疾病合并状态(p<0.05);低钾血症患者明显具有较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空腹血糖、CO2结合力水平(p<0.05)以及较高的Total Kt/V、Total CCr、腹膜Kt/V、腹膜CCr值(p<0.05);但两组患者在腹透月、转运类型、每天腹透液使用量、超滤量、高糖腹透液使用、残余肾功能、贫血、利尿剂的使用、ACEI/ARB制剂的使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4.692)、较高的腹膜Kt/V(OR=7.961)为发生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钾血症组在半年内的腹膜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略高于正常血钾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半年内死亡及退出事件(去除肾移植)发生率方面,低钾血症组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
结论:我院腹膜透析中心CAPD患者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37.2%。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高的腹膜Kt/V值是发生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钾血症与死亡及退出事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