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影响因素,通过针对性信息支持干预,改变患者现有的疾病认知误区,延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干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福园社区、丰乐社区和天下城社区3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筛查出来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信息支持。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测量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得分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统计结果采用(?)±s和率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分析。结果1.共有119例患者完成了干预研究(干预组59例,对照组60例),干预前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12.68±12.16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4个维度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为45.05±2.23分;其次是复杂性维度得分,为28.44±1.25分;最低的是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仅为14.03±2.01分;经多重线性分析,BMI、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和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影响。3.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5.03±3.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2.34±3.77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糖尿病知识得分为7.50±1.08分,干预组糖尿病知识得分为9.86±1.58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得到改善;2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2.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受BMI、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和糖尿病知识等因素影响。3.针对性信息支持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4.针对性信息支持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危险因素知识、糖尿病饮食知识、糖尿病治疗知识和糖尿病运动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