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了湖北西部大九湖盆地(DJH)144-450cm岩心段,获得41000~9600cal.a BP孢粉序列,与福建北部甘棠钻孔(SYZ)和广东、江西交界的定南大湖(DH)两地孢粉序列综合对比,重建了40000~10000cal.a BP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山地的古植被演替史。三地古植物群中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植被有冷杉属(Abies)、水青冈属(Fagus)和桤木属(Alnus),重点剖析其生态意义,推测末次冰期中晚期至早全新世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古气候演变与全球变化的响应。末次冰盛期三地的古植被,DJH中暗针叶林以冷杉属为建群种,阔叶林中以水青冈属为建群种;SYZ中以水青冈属和桤木属为建群种;DH中落叶阔叶林以桤木属为建群种。根据上述植物群的现代地域与生态分布,冷杉林喜冷湿,一般分布在中低纬的高海拔和高纬的低海拔地区;水青冈林喜凉湿,多分布于阴坡潮湿的山地条件;桤木林适宜温凉湿润的生态环境,多分布在沟谷林中,山涧溪边及河岸水湿地等。推测MIS2阶段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气候模式为冷湿,MIS1早期、MIS3阶段偏暖偏湿。与我国北方黄土、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变模式有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秦岭以南的神农架山地、南岭山地和武夷山地,MIS2阶段冷湿,MIS1早期、MIS3阶段偏暖偏湿。这可能是受到以下气候因素的影响:(1)受到山地地形的影响,地形雨丰富;再加上海拔高,有效蒸发弱,导致山地比周围的平原地区要更为湿润。同时MIS2阶段为整个末次冰期最为寒冷的时期,可能由于气温低,较MIS1早期、MIS3阶段蒸发弱,环境更加湿润。(2)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大海,海陆温度梯度使得湿润气团易于深入至我国南方内陆地带。末次冰期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地区可能因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带来一定的降水。(3)MIS2阶段海平面比现今低,夏季太平洋高压中心南移,水汽输送路线登陆的位置更加偏南,南方接受的水汽较多,遇山地遇山地易形成降水,气候较湿润,北方和西部由于距水汽源地较远,水汽很难到达,气候较冷干。(4)有研究认为冰期间冰期过渡时期,海洋气温先回暖,陆地气候变化滞后于海洋气候变化约3000~4000a, MIS2阶段陆地气温较低时,临近的海洋己处于冰消期,可能向陆地输送大量水汽,再加上盛冰期时候北方内陆冷高压势力强盛,导致暖湿气流滞留在南方上空,加上山地地形形成丰富的降水,北方和西部仍较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