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语法角度解析《不结婚》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使人们的交际模态发生变化,用多种符号表达意义创建信息进行沟通。多模态又称多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图片,图表,空间及其它用于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体现人物形象的多样化以及语言,画面,手势,凝视,身势,音乐,三维事物等多种模式完美结合。  话语分析常被称为语篇分析,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克瑞斯和勒文建立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广告,电视节目,电影海报,电影字幕翻译以及交通标志牌等。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型的话语研究分析,它扩展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对动态多模态视频语篇的研究是一个新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为解释多模态符号意义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为基础,对《不结婚》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首先,分析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引出《不结婚》的理论框架。其次,在此理论框架指导下,选取代表性的镜头,对《不结婚》中各模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解读各符号资源之间的多模态语篇的动态意义。从叙事过程和概念过程分析其再现意义;从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角度分析其互动意义;从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角度分析其构图意义。最后,运用本研究确立的综合框架解读《不结婚》如何建构多模态语篇的动态意义。视觉语法适用于动态的多模语篇分析,同时也为视频语篇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使观众从语言以外的模态来欣赏从而提高鉴赏力。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结婚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提高视频制作水平,对动态的多模态视频语篇也具有一些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形成性评价在整个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通过给师生提供即时有效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语言教学和学习。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语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著名戏剧。这两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少有人将两部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间的技术、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产业迅猛发展,职业译者成为当今社会的紧缺人才。然而,当前中国翻译市场中,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良莠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以五部短篇小说集赢得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高超的创作技巧,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彻底改变了二十
会话诗歌是一种特殊的会话形式,其施事性体现在两个层面。在宏观上,诗人以诗歌行事;在微观上,诗歌中的说话人以言行事。由于会话诗歌的施事性,会话诗歌往往呈现出某种语用特征。由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和短篇故事大多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围绕着美国的家庭、社会和政治,突出美国人民的心理问题和生存危机。罗斯努力建构
保罗·奥斯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评论家约瑟夫·柯茨称其为“美国当代最能给人们以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