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交替传译中译语逻辑处理不当的成因及对策 ——以“新冠疫情下的难民教育问题”模拟会议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中的逻辑是连接语篇思路、层次的重要因素,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替传译的译语产出质量,这就要求译员充分把握、再现源语逻辑,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讲者的意图和倾向。本文首先介绍了逻辑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英汉语言的差异性。接着通过分析笔者在“新冠疫情下的难民教育问题”模拟会议中的口译实践,总结出几种常见的逻辑处理不当现象,如逻辑缺失、逻辑错译和逻辑滥用,并从听辨、笔记、产出三个阶段,结合具体例句分析逻辑处理不当的原因。最后,针对口译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即在听辨阶段要加强对源语逻辑的分析、在笔记阶段要规范笔记符号和结构、在产出阶段要提高产出准确性。笔者结合自己的口译实践,总结提升英汉交替传译译语逻辑性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学习者和工作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目标,它包含对政府公开性、回应型、参与性、服务性等价值的追求。在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关系到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公民的切身利益。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的十年里发展迅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暴露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
随着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组织的迅速成长,国家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相继出台,如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创投和各类自治微项目等方式积极参与服务供给,推动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内容和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因过多关注经济问题而忽视环境发展遗留的问题。近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导致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这也成为中国发展路上的巨大阻碍。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国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中国政府必须肩负起环境治理的重担,在协调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为了解决日
本文以汉语常用词“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洗+NP”的动宾结构为研究重点,将共时和历时相结合,考察并描写“洗+NP”动宾结构语义扩张的演变路径,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探析其语义扩张背后的动因、机制等规律。在探讨了“洗”的“一般洗涤义”的来源的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洗+NP”的语义扩张主要可以分为具体义和抽象义两大类。具体义部分,“洗”所接名词主要分为身体类、器物类、衣服类,在这一部分的语义扩张中
听辨理解能力是译员口译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优秀的听辨能力可以保证译员对源语内容理解精确。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听辨是口译的第一个环节,影响着后续对原文的加工理解和译文的输出质量。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首先界定口译中的听辨理解,并且结合俄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分析俄语交替传译中的听辨理解特点。笔者结合2019年金砖国家峰会普京记者会模拟会议这一具体案例,分析出模拟会议中存在的听辨理解问题。该记者会临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攫取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本的结构,使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大降低。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同时生态系统服务的高低也表征着生态系统状态的好坏。因此保持经济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与各种自然、人文因素之间的
学会关心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方面。关于青少年关心他人的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较少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笔者基于关怀伦理对高中生关心他人进行研究,描述高中生关心他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影响高中生关心他人的因素,据此提出促进高中生关心他人的对策建议。笔者主要从关怀伦理学视角进行此项研究。关怀伦理学基于现象学研究指出,完整的关心包括关注与动机移置、关心行为、关心效果反馈与反思三个维度。关怀取向的道
官方讲话的汉法交替传译对于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极具特殊性。因为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安排的内容还是频繁接触的话题,多为日常生活与交流用语,很少接触到官方讲话这类语言。而汉法口译对译员的母语及外语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不止于日常交流范畴,而且涉及各种专业领域。因此,留学生在汉法专业口译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额外的困难。其中,官方讲话的交替传译颇具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针对官方讲话汉法交传中
交替传译中,译员先是用笔记记录讲者说话内容,等讲者结束后,才开始翻译。这样一来整场翻译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而通常情况下,客户对时间的要求都较为严格,这便要求译者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简洁、流畅、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听众。如果译员产出过度冗余,将极大降低信息的传递效率,影响整体翻译表现,让听众和客户对译员失去信心。本文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中的冗余现象进行定义,并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对口译冗余
口译的流畅度是衡量口译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非流利现象又是在口译活动中频繁出现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学界对于非流利现象的定义并不统一,笔者学习阅读了多位学者对于非流利现象的研究,了解了非流利现象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审视了自己在模拟会议上汉英交传的表现。在此次“四川省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中,笔者的译语中出现了大量不流畅的现象,其中大部分为有声停顿和自我修正。故笔者就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发现自己有声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