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家系报道及文献回顾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1个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RPLA)的家系报道,并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华人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报道了在本院确诊的1个DRPLA家系,并检索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华人病例,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等进行了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 DRPLA家系1个,该家系目前患者8人,3人诊断明确,先证者在18岁时以痉挛性斜颈起病。本文回顾了既往文献报道的26个家系包含43例病例,总结临床特点如下:(1)4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就诊时平均年龄32.34±16.72(分布为3至69)岁,在两广及香港等华南地区报道较多。(2)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少年型(发病年龄<20岁)与成年型(发病年龄≥20岁),癫痫、认知功能障碍在少年型患者中比在成年型患者中更加常见。而共济失调在两组患者中出现频率都相对较高。(3)DRPLA患者头颅MRI典型表现为小脑脑干萎缩,但部分患者可无小脑脑干萎缩。(4)DRPLA的起病年龄与CAG序列重复次数相关,CAG重复次数越多,发病年龄越早。起病方式也受CAG序列重复次数影响,癫痫和认知功能障碍为CAG重复次数>65次患者的主要起病方式,而共济失调为CAG重复次数≤65次患者的主要起病方式。(5)DRPLA患者存在遗传早现,进一步分析提示CAG重复次数增加越多,其发病年龄提早也越多。父系遗传CAG重复次数增加多于母系遗传。结论如同在其他人群中一样,华人DRPLA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与发病年龄及CAG重复次数存在着相关性,影像学典型表现为小脑脑干萎缩,遗传过程中存在遗传早现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MSI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研究MSI2对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1)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11月-20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即将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地位的时代。企业绩效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们越来越重视通过绩效评价了解一家企业的状况,而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通过对2008年出版的《图书馆杂志》的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阐述该刊的载文及作者特点。
程序性阻挠议事是在美国参议院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阻挠议事的策略,这种策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这种议事程序没有被写进美国的宪法中,但是它却能够有效地阻碍参议院事务的
目的描述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感受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压力-应对理论,制定减轻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方案并验证其效果,为临床实践活动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