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将画面空间的内涵、形式和表现方法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中,使用教学实验干预手段,探讨以画面空间为主的绘画课程对高中生表现画面空间认知发展的作用。研究目的如下:(一)依据前测调查问卷和罗恩菲德青春期评量表,测量教学前实验组学生的画面空间认知水平。(二)经验教学课程后,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前后的学生绘画作品,研究学生画面空间表现发展的变化。为了达到第一个研究目的,首先采取文献分析,归纳出表现画面空间的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画面空间的渊源。(二)组织画面空间的形式。(三)确定画面空间架构的方式。(四)表现画面三度形象空间的方法。(五)表现单个物体或整个画面空间立体视觉概念的发展阶段。(六)表现整个画面空间效果的知觉方式。(七)表现画面空间之经验广泛,包含自己、家庭、学校、社区、大自然、工业等范畴。并以此来编制中学生画面空间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表,整个问卷分为识图、观图、辨图、画图四个部分的设计方式,来测量学生的画面空间表现状况。为了达到第二个研究目的,在整体研究学生作品后,依据其作品形式上的共同点来归类,结合以上画面空间表现的特征,参考国内博士的研究从五个方面来予以分类编码:(一)画面空间形式(二)画面空间架构(三)画面三度形象表现的方法(四)画面立体视觉概念表现的发展阶段(五)画面空间效果表现的知觉方式。实验组经教学实施后进行问卷调查表后测,得到实验组因变量(后测调查问卷)的成绩值。使用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方法做t检验,检验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否具有差异性。来显示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画面空间表现发展的变化。本研究的重要结论:在以画面空间为主的教学干预下,实验组学生的绘画作品在组织画面空间的形式、表现画面空间三度形象的方法和表现整个画面空间效果的知觉方式方面较之实验前有显著差异。(一)教学实验后多数学生选择使用平行边或者会聚边构成的形式表现倾斜的房子;喜欢利用事物间呈大小、倾斜方向的,依靠轮廓线的重叠形式表现户外画面空间。(二)学生在描述家庭空间构图时,整个画面空间多数表现为立体或矛盾的形式。学生通过画面表现出的房子、椅子和室内设施等物体的形式,可以看出学生已学会用最简单的结构式样,描绘物体本质的结构骨架特征。(三)就表现画面空间三度形象的方法而言,实验后多数学生采用中心透视法和透视法的自由改变描绘家庭和社区的空间。(四)就整个画面空间效果的知觉方式来说,实验后已有28名学生利用视觉知觉和触觉的方式,表现出物体因距离改变的透视画面空间和与自我有关系的价值透视画面空间,这种绘画的空间表现符合罗恩菲德指出的青春期画面空间表现的特征和绘画制作中空间意义的审美标准。这也同时论证了Arnheim的观点即随着空间知觉方式的改变,整个画面空间的结构架构也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