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了所要处理污水的主要水质特点的基础上,查阅比较国内外各种水厌氧处理工艺后,最终确定采用厌氧折板反应器作为主体,生物接触氧化池作为后续工艺,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行费用,中间添加了跌水曝气池。查阅各种资料,设计出了用于试验的小型装置,并进行了为期七个月的连续试验。
试验表明,采用低浓度污水在常温下启动厌氧折板反应器是完全可行的,经过87天,培养和驯化出了沉淀性能和活性良好的絮状污泥;试验后期,第一、二格室出现了颗粒污泥,由于所处理污水污染物浓度太低,后面几格仍是絮状污泥;厌氧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的经济停留时间为6~9小时,考虑到水质变化幅度较大,本研究中确定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9小时:厌氧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产气量很小,要想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接触,必须提高上升流速,本试验研究得出的最佳的上升流速为0.86米/小时;厌氧折板反应器的最佳格室数为4格。氨氮在厌氧折板反应器中沿格数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出水中氨氮比进水略有下降,但去除率很低;试验中对厌氧折板反应器的前四格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了前四格室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为保证最终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设计了以跌水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为后续处理的工艺系统,并对后续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跌水曝气中增加的溶解氧,在氧化池短暂停止曝气的情况下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但对NH4-N去除影响很大;在回流比为2时,整个系统中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最大;经过整体处理工艺流程后,出水中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