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其教育成果——研究生无疑是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人力资源,也是我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支撑。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培养符合社会预期的拔尖创新人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进行一系列探索,先后颁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及启动“2011计划”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着力从顶层设计开始,探寻吸纳科研机构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基于此,探讨国际视野下校所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历史悠久或取得成效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式培养经验,促进我国校所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国际上校所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以课程为主导”、“以科研为主导”、“双重主导”三种模式类型。本研究以系统理论、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并选取校所协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校所协同培养研究生的运行过程、内在机理,提炼总结出三种模式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阐述,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建构了研究生培养利益相关者模型以及校所协同研究生培养系统演化模型;第三部分校所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解析;第四部分分析我国校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马普所协同培养研究生、中国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朗盛研发中心协同培养研究生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协同培养研究生,对其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第五部分在案例分析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出促进我国校所协同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即“统一战略目标,明确战略协议”、“主体合理分工,实现功能互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流程”、“加强人员交流,促进科教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