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直到近十年才为学者所重视。以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较多关注普遍性和通识性层面,针对具体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相对薄弱,而针对英语学科和英语专业教师的探究更是为数不多。基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任务型阅读教学为视角,本研究试图探究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分析教师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探寻协助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干预手段。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研究者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先导问卷的基础上,对四名受试教师进行实验介入,采用小组座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采集研究资料,调查分析高校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实验介入对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作用。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高校英语教师各级教学参赛作品,结合先导问卷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信奉的知识与教学中使用的知识一致性较差,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仅停留在陈述性专业知识层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难以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对新的教学理论一知半解,虽然接受交际教学、任务型教学、输出驱动教学、内容依托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其实际课堂教学仍采用知识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所学的专业理论,如原型理论、隐喻、语用学等很少应用于教学。相比本体性知识而言,教师更缺乏的是条件性知识。此外,受当前教育体制和学校教学机制的约束,教师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师反思流于形式,教师发展倦怠期提前,对新理论的学习采取防御性态度,影响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显示,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学习经历、职称情况、教师培训、教育体制、教学管理机制和文化因素等。现行培训受时间、场地、费用等多种因素限制,往往侧重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教师实践巩固环节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够显著,难以转变教师的理念,增加的只是语块、认知、图式激活方面的知识,没有起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发展的应有作用。教师缺乏对新的理论的原型认识,不能正确地使其指导教学实践,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管理机制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因素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又依赖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规范,包括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行为,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在特定的情景与实践共同体中,通过行动反思所形成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也因此具有很强的文化相似性。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变革,教师的实践性同样需要发展,而要保证教师新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就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者探索了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媒介和发展机制。通过框定问题情境,确定行动目标,设计介入活动,实施反思,开展教育干预,具体包括教学介入、科研介入、行政支持介入和行动反思介入四种介入方式。教育干预手段可促使教师转变信念和在教学中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通过对介入活动研究资料的分析,本研究验证了高校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隐性--显性--显性--隐性”的形成和转化过程,把教师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推动了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从而促进了其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探究,本研究分析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滞后的原因,阐明了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途径,为在职教师培训和职前教师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实证资料,也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