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2基气敏材料的制备及其室温NO2传感性能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智能社会初露端倪的背景下,无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还是以智能家居、智能生产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都对低功耗、高性能气体传感器有着迫切需求。然而,目前针对于NO2等气体检测的商用传感器还普遍存在工作温度高、灵敏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气敏材料,以制备室温、高灵敏的NO2传感器,迫在眉睫。二维金属硫化物材料,因其具有超大比表面积、超强表面活性等独特的性质,而受到NO2传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Sn S2,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金属硫化物材料,由于其具有更好的给电子特性,能够表现出更强的NO2吸附作用,成为了制备高性能NO2传感器的热点材料之一。但是,目前基于Sn S2的NO2传感研究刚刚起步,还有一些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比如,Sn S2因自身导电性较差而难以实现室温NO2传感的问题;其改性结构与气敏性能关系不明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借助了缺陷工程、异质结构建等改进策略,对Sn S2进行了合理地改性,实现了其室温下的NO2传感,并分析了其气敏性能增强机制。所开展工作具体如下:首先,借助于缺陷工程的结构改善作用,利用S空位和层间距宽化的协同,实现了Sn S2材料在室温下的NO2传感,为实现其室温NO2传感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通过在以乙二醇为溶剂合成Sn S2材料的过程中,加入Al(NO3)3·9H2O,利用Al原子的取代掺杂与乙二醇的插层,向Sn S2中同时引入了S空位和层间距宽化,改善了Sn S2的电子结构。并且,基于NAP-XPS的原位测试表明,该材料与NO2分子间存在强烈相互作用。因而,该材料能够在室温下实现对NO2的传感,并对1 ppm NO2拥有高达173%的灵敏度。同时,相应的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S空位和层间距宽化的协同,对实现该材料室温NO2传感起着主要作用。其次,构建了具有电子积累层的Sn S2/Sn S异质结,实现了室温下高灵敏的NO2传感,为异质结的合理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采用一步溶剂热,直接将Sn S纳米颗粒点缀在Sn S2微米花上,构建了异质结材料。由于两者合适的能带结构,使得电子由Sn S向Sn S2转移,造成Sn S2侧的电子累积,形成了具有电子积累层的异质结,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并增强了材料对NO2的吸附。因而,获得了能够进行室温NO2传感的传感器。同时,该传感器拥有对1 ppm NO2高达237%的灵敏度值以及较短的响应恢复时间(311/748 s)。进而,在上一部分研究基础上,从异质结界面优化出发,构建了2D/2D g-C3N4/Sn S2异质结,进一步提升了其NO2室温传感性能,并研究了2D/2D异质结的气敏性能增强作用。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将2D g-C3N4修饰在Sn S2微米花的叶片上,制备了具有2D/2D异质结的g-C3N4/Sn S2。利用2D/2D异质结较大结区面积的优势,建立了大量的电子传输通道,促进了界面电荷传输,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电学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所构建的2D/2D g-C3N4/Sn S2材料不仅能够实现室温下的NO2传感,还能对1 ppm NO2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503%)和极短的恢复时间(166 s)。最后,针对于二维材料响应恢复较慢的问题,从异质结构建与光照辅助的协同作用出发,基于Sn S2材料,制备了室温、高灵敏、快速响应恢复的NO2传感器。通过一步溶剂热合成方法,制备了Sn S2/Ti O2异质结材料,并测试了其在525 nm光照辅助下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异质结与光照辅助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能够在室温下实现快速响应/恢复(43/102 s)的NO2传感,并对1 ppm NO2拥有高达526%的灵敏度。同时,基于此材料所制备的柔性传感器,能够在四种不同弯曲模式下都拥有稳定的灵敏度值,表现出在便携式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微米游动机器人的尺寸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能在液体环境中将磁能、光能、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由于具有较高的操控精度和受限环境下的可控性,微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环境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用于靶向癌症治疗、微创外科手术、细胞操作、重金属检测、污染物清除等。受尺度限制,微米机器人的个体能力有限、效率较低,很难直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受到自然界生物群体现象的启发,微米机器人的群体
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和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单颗卫星已无法完成日渐复杂的航天任务,小卫星编队飞行由于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引领航天未来发展趋势的空间技术。由于小型航天器所携带的通讯器件性能有限,同时执行任务时经常星间距离过远,因此星间进行信息交互通讯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带宽不足等现象。本课题将针对通讯资源受限情形下的小型航天器编队,深入研究对应的姿态协同控制以及姿轨耦合一体
近年来,微流体装置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化学等领域日益得到普及与应用,微流体装置在这些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对微流道中处于介观尺度的悬浮粒子(如血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等人体细胞,细菌、原生生物等微生物,固体粒子、液滴、囊泡等材料粒子)进行分离,进而实现目标粒子的提纯或检测。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一项难题是如何将尺寸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粒子实现高效快速地分离。研究者们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借助微流体装置的粒子分离方法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采用物化和生化结合工艺对废水分类收集处理,然而此工艺存在低浓度重金属长期暴露造成生物处理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课题采用水解/缺氧/好氧-膜生物处理装置(H/A/O-MBR),以电镀废水中的Pb2+、Cu2+和纳米Cu O(n-Cu O)作为研究对象,聚焦现有研究中低浓度重金属的累积毒性被低估,对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研究不全面,重金属对膜污染的影响缺乏理论支持,针对复合污
在高中教育体系当中,化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实验教学内容。倘若说学习化学概念是对学生理论认识的培养,那化学实验就是培养他们感性认知的重要方式。将微项目学习方式引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与成效。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是一类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基底材料。二维TMDs具有化学惰性、比表面积高、表面状态均匀等特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金属基底材料在SERS检测中信号重现性低、可重复性差的缺点,有助于实现SE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定量检测。TMDs材料的SERS效应主要是由吸附分子与基底之间的化学增强作用引起的。由于绝大多数TMDs材料不存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
大量残存于太空的空间垃圾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已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实施在轨捕获进而主动清除已迫在眉睫。典型的空间垃圾(诸如失效卫星、火箭末级等)通常已失去了姿态调整能力,且长期在失控状态下运行,控制及通信中断使其表现出显著的非合作特征,故空间垃圾一般都属于非合作目标。这类非合作目标受重力梯度、太阳光压等空间摄动力矩以及失效前自身残余角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姿态运动往往会表现为复杂的自由翻滚运动形式。
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一种植物的灭绝,又将导致10~30个生物种的消失.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迁地护存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用植物引种原理,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和邻近省的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共迁地护存珍稀濒危植物124种,现保存118种,保存率95.16%.其
近年来,受自然界特殊粘附现象的启发,科学家们制备了大量的智能粘附表面,智能刺激响应粘附效应赋予这些表面在物体抓捕及释放方面独特的优势,在航天、航海和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制备的智能粘附表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粘附稳定性差、粘附响应性调控仅能单一适用于固体或液体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智能材料为基底,结合表面微阵列结构的构筑,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粘附性可控的超疏水表面,同时展示
过去二十年,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轻质、高抗拉强度、良好的耐腐蚀和抗疲劳特性,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采用FRP纵筋与箍筋替代传统的钢筋,在新建混凝土结构中作为增强材料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FRP筋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钢筋锈蚀引起的问题,提升结构的耐久性与服役寿命,特别是在海洋与桥梁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