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任何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人们对效益好、成才快的新兴项目比较重视且愿意发展,对于成材率低、见效慢的传统项目并不太热衷。中长跑运动属于传统的田径运动项目,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也是我省的优势项目,但受本身特点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环境下存在一些桎梏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保持中长跑项目优势的持续性。为促进我省中长跑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山东省中长跑后备人才现状,分析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找出限制中长跑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点带面,力争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开发提供参考。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育改革的步伐,立足山东省的省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专家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获取研究资料,采用统计和逻辑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的学生是中长跑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运动员主要靠教练员到下级单位选拔。受独生子女的影响,生源数量有所下降。家长态度和学训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中长跑训练的主要因素。
2、山东省中长跑教练员的文化层次比较高,执教经验也非常丰富,大部分教练员都能利用先进的理论进行训练,但是科研水平较低。教练员都能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并且实行,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3、“学训矛盾”依然是中长跑运动所面临的问题,长时间的训练耽误学习时间,并且训练后的疲劳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意和厌学情绪。
4、受中长跑项目特点和一些功利因素的影响,兴奋剂已经干扰了后备人才的培养。
5、我省的体育政策对中长跑运动的发展是有利的,各单位的领导对中长跑比较重视。
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教体结合”的教育政策下,我省中长跑后备人才培养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过早的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二是防止不注重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培养的教育倾向。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要为中长跑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学习、训练、生活的环境。在“教体结合”的政策下,保证我省中长跑后备人才全面健康发展,增加中长跑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借鉴其他运动项目成功的市场化经验,加快我省中长跑运动的市场化建设。加大中长跑宣传力度,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