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多种多样,而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教育在继承、批判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提升到了改变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高度。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经之路,是提升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同时也对完善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论证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理念、核心内涵、目标追求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最后对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策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人不合理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教育能够通过更新人的价值理念与塑造人的行为方式来催生社会变革,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教育型态,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富有理性的超越与克服传统环境教育的视野局限,进而适应生态文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型态,其核心理念在于确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这一理念,生态文明教育应是一项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以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为方向,旨在培育受教育者形成生态认知素养与生态行为能力的教育活动。与工业文明教育所培育的占有式人格相区别,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培育出能够促进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人格样态——生态人格。生态人格是摒弃了一切异化之后的自觉自为的人的存在形态,它寄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为了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教育需要着重阐释生态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需要通过坚守和谐共生的立场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生态认知与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以及生态法制教育等内容。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既需要有教育政策与制度层面的宏观支持,也需要有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层面的微观变革。为了使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顺利进行,我们采取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倡导生态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等多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