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移动储能站供应链碳减排决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更深入人心,企业和公众也开始重视新能源发展、低碳减排等概念。微电网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微电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过程中,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的影响。微电网移动储能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可再生能源能源发电弊端。在低碳减排的时代背景下,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研究微电网移动储能站的上下游企业碳减排合作协调问题,可使其不同主体利益最大化,在碳减排决策上实现共赢。本文基于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以及碳排放权配额与交易机制,运用博弈模型求解与数值分析等方法,对微电网移动储能站供应链碳减排决策进行研究。首先对移动储能站、供应链碳减排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综述,然后对微电网移动储能站的碳减排作用、盈利模式、利益交互特性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包括微电网移动储能站运营商、电动汽车商、用户、综合能源服务商以及政府在内的五种利益相关者,并阐明了参与博弈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诉求。此后,本文通过Stackelberg博弈建立了包括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在内的三种微电网移动储能站供应链碳减排决策模型,并利用逆向求解法分别求解各种模式下的最优解,包括最优价格、最优碳减排率、最优利润,并对三种决策模式的最优解进行比较分析与数值分析。研究发现,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下的供应链碳减排决策能够实现供应链最优碳减排水平,且只有在移动储能站供应链与综合能源服务商减排投入成本系数比值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其共同减排收益更大,移动储能站供应链应让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碳减排决策。同时,移动储能站供应链碳减排收益分配比率越小,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碳减排能够实现更高的供应链碳减排率。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微电网移动储能站加强与电动汽车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的互动及合作;综合能源服务商通过具经济分析、运营评估等方式明确减排服务效果,提升减排服务能力与质量;政府可以考虑对微电网移动储能站进行减排激励,适度放宽新能源企业碳配额免费额度,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产业支持政策等。为相关政府部门完善碳配额与碳交易机制、营造公平且活跃的碳交易市场环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促进微电网、移动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处于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就重点提到了群众广泛参与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就包括多元主体参与失衡,居民少参与或不参与的现状将会制约社区治理的成效。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提升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水平是社区
学位
快速城镇化给城市建设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人口集聚与空间错配使大城市深陷交通拥堵、房价暴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困境。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城市建设需要改变城市固有的注重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方式,转向以效率和质量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与此同时,网络问政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城市建设的讨论互动,表达个人现实期望和观点建议。因此,论文基于网络问政平台,对21个省会城市
学位
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满足建筑企业集约化转型的需要,我国自2015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力求到2035年,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30%以上。然而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程度、部品部件化水平、供应商的能力水平、合作的紧密程度等与发达国家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若想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就要先明确当
学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抗糖尿病心肌病的活性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搜集黄芩活性成分与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找糖尿病心肌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药物和糖尿病心肌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
期刊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创新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作为中国经济骨干力量和全民意志体现的国有企业,更应当成为实施创新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列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六大新目标之一。此外,在随后召开的中央财经会议中也明确将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并提出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等有关环境政策。随着污染防治标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政策逐渐完善,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污染治理取
学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供暖需求日益增长,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承诺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需求,夏热冬冷地区需要探索一条清洁、绿色、可再生的低碳供暖发展道路。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城市,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以供暖能耗与碳排放为切入点,研究城镇居住建筑的低碳供暖路径。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本文通过文献与问卷调研,总结当前重庆市城镇的供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已经是一个严重的城市问题。现有数据估计,全球垃圾年产生量将在2050年达到34亿吨,比2018年增长了70%。面对“垃圾围城”的城市问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以期改善城市垃圾管理的难题。然而,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培养居民源头分类的行为习惯,提高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
学位
颓靡是一种空虚、停滞、无趣的感觉,在工作情境中,颓靡不仅会扰乱员工专注力,也会消磨员工意志,减弱员工工作内驱力,降低员工工作效率,而心流则包含着动量,具有工作心流体验的员工专注、享受当下工作,只为了工作本身性质而自发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因此激发心流体验可能是克服颓靡心理、消除颓靡心理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为解决员工颓靡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导员工进入心流状态,从而摆脱颓靡,提升员工
学位
随着国内外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强国等理念不断被提出,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家庭、个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突出,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竞争。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单校划片政策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住房的关系越发紧密,甚至出现了“天价学区房”等现象。而后多地推出了多校划片政策,扩大原有学区范围,弱化了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