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问政平台的城市建设主题挖掘与公众情感分析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给城市建设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人口集聚与空间错配使大城市深陷交通拥堵、房价暴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困境。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城市建设需要改变城市固有的注重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方式,转向以效率和质量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与此同时,网络问政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城市建设的讨论互动,表达个人现实期望和观点建议。因此,论文基于网络问政平台,对21个省会城市的公众留言进行文本挖掘,意在把握城市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利益诉求与情感态度,改善城市建设方案,同时,通过探索将文本挖掘应用于城市建设领域,丰富城市研究的分析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论文着重对城市建设热点主题、公众情感倾向以及负面情感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第一,挖掘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主题:首先采集网络问政平台的公众留言,并进行文本预处理;随后构建了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挖掘出城市建设的热点主题包括房产开发、城市规划、拆迁改造、物业管理;最后对主题留言量进行时空演化规律分析。第二,识别城市建设热点主题的情感倾向:首先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挖掘公众对热点主题的情感倾向,结果显示各主题下负面极端留言量占比均较高,说明公众普遍存在消极情感;其次综合极端留言量及占比的时空特征,对比讨论公众极端情感的变化。第三,分析城市建设存在负面情感的影响因素:首先进行理论探析,制定影响因素及代表性指标,提出研究假设;随后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展开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关键影响因素为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实证结果的可靠性。第四,提出针对城市建设的改善建议: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分别在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问政平台建设、城市功能整治、因城施策、政府服务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提供治理方面的参考,更为广泛地,为促进不同城市因势利导形成差异化定位、加强城市建设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增速逐渐下降,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仅靠自己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和技术很难获得竞争优势,与合作伙伴组建战略联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程建造的全过程中,融入全要素中,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将“绿色治理”的思想全面落实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才能快速
学位
住宅是兼具消费品和金融资产双重属性的耐久性商品,因而住宅市场受到市场参与主体交易和投资需求的共重驱动,使得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相比于一般的商品存在差异。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均是理性人,在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之下,商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然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房地产市场易受到市场参与者有限理性预期的影响,使得房地产价格在预期的作用下出现波动。公众的预期深受信息传递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上的
学位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和资源流动的加快,各类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不断挑战各国公共卫生体系与经济管理秩序。作为典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重大传染病疫情由于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而格外受到关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暴发,并在全球扩散。2020年初,为防止新冠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化体制改革,城市中不同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出现并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不断被挤压,引发了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等问题。本文以低收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收入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对策,为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和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围绕三个问题对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展开研究,分别为:(1)低收入群体是否存在居住空间分异现象?(2)居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进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城市的消费活力已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城市消费活力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对空间布局、业态结构的合理性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众多城市仍存在消费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定位不明确、同质化竞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亟须对城市消费活力的空间布局、业态结构的合理性进
学位
在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和商业网点供给不平衡的双重背景下,对城市新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配置,以及实现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意义重大。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结果,本文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城市新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演变过程,阐述城市新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及理论模型,随后的实证研究主要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进行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研究
学位
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卫生健康体系完善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逐渐趋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也日益丰富了起来,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层级配置呈“倒三角”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城乡医疗资源层级与空间配置格局及影响机制,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及更好地解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就诊需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
学位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需求转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研究城市外围拓展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外围拓展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外围拓展区为实例,对其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2020年的演变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主要工作内容如
学位
营商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良好营商环境的创建与保障,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协同作用。PPP市场主体增加了“政府”,政府既是监管者也是执行者,这使政府与市场关系复杂化,也造成了PPP营商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实践调研,发现政府和企业(以下简称政企)合作失败导致的项目停工、变更与退出的状况不时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政企诉求的冲突。这种频发的现象已经严重
学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处于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就重点提到了群众广泛参与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就包括多元主体参与失衡,居民少参与或不参与的现状将会制约社区治理的成效。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提升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水平是社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