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粒子谱变化对云及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

来源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通过对冰雹云的模拟和对谱参数的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了冰雹云中粒子谱形的变化,对云和降水过程的影响,其中包括雨滴谱、冰晶谱、霰谱的形状参数对自然云的发展过程、降雨降雹、云中微物理过程、霰以及冰雹的形成机制的影响。还研究了冰晶谱形的变化对不同地区自然云和防雹催化效果影响。并利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云模式的使用和改进提出建议。 对1988年5月3日发生在南京的冰雹云个例分别进行了雨滴谱影响的数值试验、冰晶谱影响的数值试验、霰谱影响的数值试验以及雨滴、冰晶、霰谱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粒子谱的变化,对云的发展过程以及流场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雨滴谱形变化对降水量、降雹量的影响稍大些,当雨滴谱形状参数随高度变化时,降水量和降雹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降雹量、冰雹融化成雨水的量增加的幅度较大;云中冰晶谱形的变化对地面降雨及降雹影响很小,也基本上不会改变冰晶、雪、霰、冰雹的形成机制和它们产生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但会改变微物理过程的质量、数量产生率;云中霰(含冻滴)谱形的变化对地面降雨影响也很小,但对地面降雹影响较大;自然云中各种粒子谱在云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如果云中雨滴、冰晶、霰谱形同时随高度变化,它们的对自然云和降水影响较大。 模拟了1999年7月9日陕西省旬邑地区的冰雹云个例,在只改变模式中α_i取值的条件下,对南京、旬邑两个不同地区的冰雹云,对比分析了冰晶谱形变化,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最后又分别用AgI进行催化数值试验,来对比研究两个不同地区云中冰晶谱形的变化,对催化防雹影响。主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冰雹云中冰晶谱形的变化对自然云中降水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降雹强烈时,冰晶谱形的变化对自然云中降水的影响尤为明显。催化后,不同地区冰雹云中冰晶谱形的变化,对催化防雹机制·没有影响,但对催化结果及催化减雹效果影响程度不同。
其他文献
近地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台风是热带沿海地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对近地层的影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该文利用1993年广东阳江核电站厂址100米气象铁塔和地面气象
学位
该文用MM5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1991年7月5日00时~6日12时的降水过程,并对高低空急流和降水、西南涡和降水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这些量场与降水演变关系密切,对应关系较好.西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市场经济的繁荣。酒店作为解决大众食宿的重要场所,其服务亦是旅游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