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蜥运动表现和咬合力的两性差异及其生态形态学适应机制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形态学(ecomorphology)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学科,其中形态与表现之间的适应性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反映动物的适合度情况。本文通过对草原蜥(Trapelus sanguinolenta)两个种群运动表现、咬合力表现和形态的研究,探讨种群内部及种群间“形态-表现-适合度”的适应性联系。主要结果如下:
  (1)草原蜥图开种群雄性头长、后肢长和尾长显著大于雌性。草原蜥都拉塔种群雄性头长表现为增长速度快于雌性的正异速增长。图开种群雌性个体的头宽显著大于都拉塔种群,腹宽显著小于都拉塔种群;图开种群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后肢长均显著小于都拉塔种群(P<0.05)。草原蜥图开种群受性选择和伴性生态位分离假说影响,由于同时又受到自然选择作用产生了权衡。都拉塔种群受环境制约较小,因此导致种群间显著差异的结果,两个种群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境差异造成的。
  (2)基质对草原蜥图开种群运动产生了影响,对都拉塔种群影响不大。坡度对两个种群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坡度的增加草原蜥最大冲刺速度降低。头部是影响草原蜥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太大的头部会显著影响草原蜥运动时的重心和平衡而降低最大冲刺速度。两个种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爬坡运动方面,15°和30°爬坡运动草原蜥图开种群最大冲刺速度显著大于都拉塔种群(P<0.05),这与图开种群适宜爬坡的形态特征紧密相关,这种具有优势的形态与其生境为树栖生境有关。
  (3)草原蜥图开种群咬合力不存在显著两性差异,而都拉塔种群雄性咬合力显著大于雌性。头宽是影响草原蜥图开种群咬合力的主要因素,头长和口宽是影响都拉塔种群雄性咬合力的主要因素,都拉塔种群雌性咬合力主要受口宽影响。两个种群咬合力差异主要表现在雄性,都拉塔种群雄性咬合力显著大于图开种群雄性(P<0.05),这主要是由头部形态种群差异产生的结果。
  (4)草原蜥食物组成存在一定的两性和种群间差异,但区别不大,均主要以昆虫纲膜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另辅食植物类种子。两个种群所食猎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生态位宽度均为雌性大于雄性,这表明雌性取食较丰富,两性食物重叠度较小,种内竞争不大。图开种群两性食物重叠度较高,可能与其喜食猎物在生境中丰富度高且易捕获有关,而都拉塔种群较低的食性重叠度也更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稳定。草原蜥两个种群雄性所食硬性食物均显著多于雌性,这与雄性较大的头部形态和咬合力有关,且两个种群雄性所食食物大小均大于雌性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所致。都拉塔种群雄性所食食物大小和硬度均大于图开种群雄性,这主要是受到咬合力差异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其他文献
词块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有助于简化语言处理过程,因此能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近年来,对于词块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于词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探究英语学习者以及本族语者使用词块情况;阐述儿童以及成人掌握词块的重要性;词块使用与学习者口语、书面语水平的关系等。然而,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情况的研究一般局限于探究某一水平的学生的词块使用情况,几乎没
学位
本文以济南境内水域为研究区域,对2014年-2019年济南水域鱼类进行调查整理,分析了济南鱼类群落组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济南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功能的时空差异性,并对济南水域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主要结论如下:  (1)2014年-2019年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6目19科33属。其中,鲤形目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3.33%;其次为鲈形目,占比15.56
学位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稳态对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至关重要。内质网稳态是维持免疫细胞物质代谢的关键,在调节蛋白质和代谢酶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利环境下,扰乱内质网稳态,诱发内质网压力。真核生物进化出保守的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去增强蛋白质的折叠,如果内质网压力仍然不能及时缓解,将导致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产生。其中,激活转录因子6(Activating
学位
Wnt信号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细胞的增殖分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细胞运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该信号一旦发生异常就会导致人类癌症和炎性疾病的发生。Wnt信号通路十分古老且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主要包括经典信号通路以及非经典信号通路两大类。由于Ca2+的释放是第一个被描述的非典型途径的特征,因此研究Wnt/Ca2+非经典途径是探明Wnt非经典通路作用机制的基础。Wnt/Ca2+信号通路激活后能
学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动物。然而,近十余年来夏季大规模死亡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长牡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及海洋酸化是威胁长牡蛎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长牡蛎的健康生长亦与其体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宿主免疫、消化及代谢等生理活动的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以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1
学位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地膜释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非常缓慢,在土壤中长期累积影响农作物生长并破坏生态环境,发掘微生物资源,寻求聚乙烯生物降解途径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啮食塑料昆虫大蜡螟、黄粉虫与新疆乌苏和独山子泥火山泥浆;土壤为材料,从昆虫肠道菌群与泥火山可培养菌群中分离筛选出对PE具有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研究其降解农用地膜的
植冠种子库是荒漠一年生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极端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独特现象。鸟头荠(Euclidium syriacum (L.)R. Br.)是广泛分布于中亚、伊朗和高加索等地区的十字花科鸟头荠属的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我国,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是该区域植被类群的重要组成成分。据野外调查,该物种果熟期具有茎秆不倒伏、果实不脱落的特性,可形成植冠种子库。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种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学位
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在地表生态过程中广泛存在,地表蒸散量是地表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之间的重要纽带,影响着区域气候和水资源的分配,在研究水循环系统和水资源管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8-2019年涡度相关开路系统测定的蒸散量数据以及MODI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科克苏湿地生态系统的蒸散量变化以及基于MODIS-NDVI数据和蒸散量的关系估
学位
紫苞鸢尾(Iris ruthenica Ker-Gawl.)是分布于新疆北部退化山地草原上蔓延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该物种在研究区域不同坡向上都有分布,为了探究紫苞鸢尾的繁育系统及坡向对开花物候、传粉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不同坡向紫苞鸢尾的种群密度、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者种类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阐明该物种繁育系统的类型及其对分布
学位
不同物种、种群或者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形态变异与其生境利用、功能表现差异的如何相关联是生态学上的一个核心问题。研究此类问题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形态和功能表现间的关系,生态与功能表现间的关系。蜥蜴的生境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形态和行为迥异,因此蜥蜴是研究生态形态学的重要模型动物。本文以三种荒漠沙蜥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蜥蜴的形态指标以及不同基质类型上蜥蜴的最大冲刺速度、速度敏感度等运动指标,检测形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