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及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座座超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桥梁结构在向长、细、轻、柔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及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座座超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桥梁结构在向长、细、轻、柔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桥梁风致振动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抖振分析中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气动自激力和气动导纳这四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时域范围内,对各关键因素对千米级悬索桥抖振振幅的影响进行独立的定性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对现有桥梁结构的抖振分析理论进行了综述; 2.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按照考虑和不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分别对千米级悬索桥进行动力瞬态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风速下,结构位移变形较小,几何非线性几乎不产生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加,几何非线性因素开始发挥作用,能够明显减弱结构的抖振响应; 3.按照考虑和不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分别对千米级悬索桥进行动力瞬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桥梁结构的抖振分析而言,材料非线性因素不是可以轻易忽略的,只要脉动风场的平均风速够高,桥梁的局部构件是有完全有可能达到屈服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的; 4.按照考虑和不考虑气动自激力的影响分别对千米级悬索桥进行动力瞬态分析。结果表明:气动自激力对抖振响应的影响很大,在脉动风作用下,气动自激力大大减小了主梁各自由度的抖振响应; 5.将考虑气动导纳Sears函数修正和不考虑气动导纳函数修正的顺风向、竖向的脉动风功率谱分别模拟成为具有随机脉动特性的风速时程;按照两组风速时程分别对千米级悬索桥进行动力瞬态分析。结果表明:气动导纳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十分显著,忽略气动导纳修正得到的抖振响应明显大于修正后的抖振响应。
其他文献
结构应用消能减震技术,可以在地震作用下大量耗散地震能量,从而达到保护主体结构的目的。通过附加耗能支撑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支撑形式不同,其对结构在
土工格栅作为特种土工合成材料重要产品之一,目前已成为加筋土工程中应用最普遍和广泛的加筋材料,但其高分子聚合物的构成,决定了土工格栅明显的蠕变特性。蠕变造成格栅应力
本文进行了90℃C热水养护后150℃C-400℃不同养护条件下,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测定两种水胶比(0.14和0.16)、体积掺量为2%的钢纤维和0.15%PP纤维的混杂纤维RPC试件热水养护后,放入高温炉中,在不同的温度(150℃、200℃、250℃、300℃、350℃和400℃)下按不同的恒温时间(4h、6h和8h)进行加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
功能梯度材料(FGM)是一种组分和物理性质在结构内部呈连续梯度变化的新型非均匀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压、耐磨耐腐蚀和有效缓和应力突变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
简体结构以其优良的抗侧力性能和空间刚度,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简体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力滞后效应降低了结构的空间作用,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关于筒体结构的重
类土质边坡有别于我们工程中常见的土质边坡跟岩质边坡,类土质边坡的坡体虽然已经被风化,但是风化前母岩中的结构面如层理、节理、片理、断层等仍然存在,它的破坏形式不
通过系统识别跟踪结构动力参数的改变来进行损伤识别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通常结构损伤用单元刚度的减小来模拟,此时的结构仍被视为线性结构。然而,当结构发生损伤时,非线性
钢骨-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置入钢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通过钢骨、钢管和混凝土三者协同工作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延性及耐火性,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加
随着高等级公路向山区的纵深发展, 许多地方都遇到了性质介于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之间的过渡型边坡——类土质边坡, 目前对类土质边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花岗岩熔岩等火山岩边
岩体的变形稳定是判断岩石高边坡稳定安全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位移作为岩土结构演化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重要信息,能清晰直观的表现出岩体及边坡的变形状态,而且位移具有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