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销银行产品创新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客户金融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银行业试图通过建立直销银行,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增加产品有效供给,优化自身盈利结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直销银行不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缺乏产品研发经验,加之直销银行发展时间较短,对产品的研发重视程度不够,直销银行的产品与客户的金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目前,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客群定位模糊不清、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机制等问题均直接影响到直销银行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现实。目前,我国直销银行进行产品创新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逐步放宽的监管政策和愈发旺盛的金融消费需求为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专业的金融产品研发与风险控制的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等,又为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与此同时,创新主体缺乏独立法人地位、互联网营销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等因素却对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形成制约,因此,我国直销银行必须立足内外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破除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加快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步伐。相比而言,国外直销银行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体系,其中以美国和加拿大的直销银行最为成功,它们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美国的直销银行可结合母公司背景或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创建特色产品体系,客户群体的定位广阔明晰,产品盈利来源结构多样合理;加拿大的直销银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嵌入推广因素,而且还关注用户体验,同时还注重产品的交易安全性与便利性。这些成功的产品创新经验无疑非常值得我国直销银行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加以学习与借鉴。基于上述,我国直销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促进我国直销银行的稳健发展。第一,转变直销银行产品创新的理念,时刻关注用户体验,注重对增量客户的吸引;第二,增强产品创新的能力,成立独立的产品研发部门,充分学习和应用互联网技术与经验,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组织、技术和人才保障;第三,构建科学规范的产品研发流程,选取有效的客户群体分类方法和需求分析方法,建立和完善产品推广前的内测机制和推广后的客户反馈机制;第四,明确产品创新的方向和特色,加强与互联网机构平台的合作,丰富产品的应用场景,开发具有不同行业背景的特色产品;第五,建立健全产品创新的管理机制,着重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健全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为直销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单纯强调资产安全性的审计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有必要引入"企业战略风险流程审计"概念,围绕企业战略,通过系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与肠黏膜免疫调节紊乱、持续的肠道感染、
本文通过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的绩效表现形式的分析 ,认为基础研究绩效应强调学术性 ,应用研究绩效应强调技术性 ,技术开发研究绩效应强调实用性。初步构建了
针对数据集识别难度分布不均匀,提出了基于粗糙K-means和AdaBoost的雷达辐射源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由2个阶段构成:初级识别阶段提出一种改进粗糙K-means算法,将数据特征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参与了世界高新技术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针对在执行现行设计防火规范遇到的一些问题、规范中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条文和术语,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希望能够对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文章主要内容涉及GB50016-2006
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导致政府规制出现失灵。多方面、多层次
本文在对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包括教学、社团活动、学生实习三个方面。最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三方面的建议,包括对财政
研究了一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模型,该生态系统是一个食饵种群被一个捕食种群捕食.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利用比较原理和构造Lyapunov函数的方法,证明了系统的持久性和全局
针刺补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帝内经》对针刺补泻问题非常重视,并有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就其基本内容归纳如下,以期对当今针灸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