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方面在宏观上继续优化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则在微观上完善其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已然形成多足鼎力的态势,市场空间、经营机制、金融资本以及生产要素等合理有序的互动成为不可逆转的经济大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也成为微观经济组织难以避开的新经济潮流。尽管伴随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已成为重要突破口,但混合所有制并非天然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成基础,在一个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不断博弈的经济组织中,混合所有制实际上体现的是政府、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是一种制度结构的均衡。历史是重要的,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不能脱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环境。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生成和演化,本质上是“制度环境优化前提下,企业制度逐渐回归其产权逻辑并自主性持续演进的过程”。鉴于此,本文选择混合所有制的演化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这个视角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还较为少见;另一方面,“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确地认知混合所有制的历史演进可以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以制度演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混合所有制演化的历程,回答了混合所有制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将政府和企业共同纳入博弈分析框架,解释了混合所有制生成及演化的内在规律,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博弈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描述该制度形成的规律及特征,并给出演化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在对混合所有制的演化历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驱动混合所有制演进的三个因素:国有经济深化改革、市场机制条件成熟和产权保护趋于完善,并归纳出重组整合、员工持股和混改基金三种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主要模式;其次,在对我国企业形态演化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政府干预对我国企业形态演化的影响,企业演化的动力也从政府放松行政管制转向主观能动的内生动力演化,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企业博弈互动机制下混合所有制的演化均衡。再次,将多普弗基于个体群到宏观层面的制度演化轨迹理论和青木昌彦的主观博弈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内生分析框架;在主观博弈分析范式中提出影响混合所有制演化均衡的决定因素:可选择策略、制度合法性约束和预期效用;此外,还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佐证企业基于预期效用的改变影响博弈策略均衡的观点。最后,对混合所有制产权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MATLAB演化仿真分析,通过构建复制动态方程来刻画和解释混合所有制在整个经济系统的选择和扩散机制。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内生演化分析框架。本文将多普弗基于个体群到宏观层面的制度演化轨迹理论与主观博弈模型相结合,通过微观个体(企业)博弈策略的动态演变来分析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及演化机理,并基于主观博弈分析范式提出影响混合所有制演化均衡的决定因素:可选择策略、制度合法性约束和预期效用。第二,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上来说,股权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整个产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股权分散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宜混则混,宜控则控。第三,构建了“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两层次演化博弈模型,将政府、企业均视为特定环境中有限理性的博弈参与主体,探讨政府介入企业演化的策略均衡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主体的演化稳定状态;并通过MATLAB仿真,描绘出不同所有制产权主体博弈的演化轨迹。第四,重新界定制度内生演化框架中的政府行为。政府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不是建构者,而是与企业具有不同效用函数的博弈参与者和策略选择者。政府与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展开博弈,鼓励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并加以筛选,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方式予以政策认可、推广、监督和引导,规范配套规则(互补性制度),确保制度演化的历时性稳定。
本文以制度演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混合所有制演化的历程,回答了混合所有制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将政府和企业共同纳入博弈分析框架,解释了混合所有制生成及演化的内在规律,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博弈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描述该制度形成的规律及特征,并给出演化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在对混合所有制的演化历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驱动混合所有制演进的三个因素:国有经济深化改革、市场机制条件成熟和产权保护趋于完善,并归纳出重组整合、员工持股和混改基金三种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主要模式;其次,在对我国企业形态演化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政府干预对我国企业形态演化的影响,企业演化的动力也从政府放松行政管制转向主观能动的内生动力演化,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企业博弈互动机制下混合所有制的演化均衡。再次,将多普弗基于个体群到宏观层面的制度演化轨迹理论和青木昌彦的主观博弈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内生分析框架;在主观博弈分析范式中提出影响混合所有制演化均衡的决定因素:可选择策略、制度合法性约束和预期效用;此外,还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佐证企业基于预期效用的改变影响博弈策略均衡的观点。最后,对混合所有制产权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MATLAB演化仿真分析,通过构建复制动态方程来刻画和解释混合所有制在整个经济系统的选择和扩散机制。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内生演化分析框架。本文将多普弗基于个体群到宏观层面的制度演化轨迹理论与主观博弈模型相结合,通过微观个体(企业)博弈策略的动态演变来分析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及演化机理,并基于主观博弈分析范式提出影响混合所有制演化均衡的决定因素:可选择策略、制度合法性约束和预期效用。第二,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上来说,股权所有制混合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整个产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股权分散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宜混则混,宜控则控。第三,构建了“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两层次演化博弈模型,将政府、企业均视为特定环境中有限理性的博弈参与主体,探讨政府介入企业演化的策略均衡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主体的演化稳定状态;并通过MATLAB仿真,描绘出不同所有制产权主体博弈的演化轨迹。第四,重新界定制度内生演化框架中的政府行为。政府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不是建构者,而是与企业具有不同效用函数的博弈参与者和策略选择者。政府与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展开博弈,鼓励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并加以筛选,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方式予以政策认可、推广、监督和引导,规范配套规则(互补性制度),确保制度演化的历时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