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Treatment,MMT)的海洛因依赖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药物渴求,评价MMT对受治者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改善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因素,为完善我国MMT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湖南省的8个美沙酮门诊入组1个月内接受治疗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人群,在入组时进行基线调查,治疗6个月后随访。选择长沙市强制戒毒所2周内收戒的海洛因依赖者作为研究对照,在强戒2周内进行基线调查,强戒1个月后对其随访。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以及入组时和随访时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等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人群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改善的因素。结果:在美沙酮门诊和强制戒毒所分别调查到海洛因依赖者356人和126人。对两组人群的两时点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后发现:1)MMT患者基线时的生存质量与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2周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较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1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要高,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总分”和“总的生存质量”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者生存质量均较基线时有所升高,尤其以“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生存质量总分”、“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1个月后的生存质量与戒毒两周内比较,除“总的健康状况”外,在其它领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有184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改善率为51.7%。MMT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0.482,95%CI:0.288-0.806)和吸毒年限((?)=1.349,95%CI:1.079-1.853)是影响生存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男性和吸毒年限长者生存质量改善更明显。对两组人群两时点的渴求程度进行比较后发现:1)MMT患者基线时的渴求水平与强制戒毒人员戒毒2周内的渴求水平比较,除“效果期待”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渴求的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强制戒毒人员戒毒1个月后的渴求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渴求水平较基线时普遍降低,除“自我控制”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强制戒毒人员在强戒1个月后其药物渴求水平较强戒2周内没有显著变化;5)356例MMT患者中有17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渴求总分得到改善,改善率为49.4%。MMT患者渴求程度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0.527,95%CI:0.314-0.884)、有无工作((?)=0.396,95%CI:0.208-0.754)、是否注射过毒品((?)=3.638,95%CI:1.287-10.282)和是否戒过毒((?)=3.427,95%CI:1.104-10.639)是影响药物渴求改善的主要因素。结论:MMT与强制戒毒治疗相比,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改善更明显,效果更好。影响MMT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因素为:性别和吸毒年限;影响MMT患者渴求程度改善的因素为性别、工作有无、是否注射过毒品、是否戒过毒。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因人施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MMT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