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市X村地下“六合彩”问题研究——基于差序格局及相关理论的思考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是中国农村地区存在多年的问题,它对农民家庭和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下“六合彩”在农村地区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在政府长期打击下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愈加盛行。为深入了解地下“六合彩”屡禁不止的原因,笔者以G市X村为个案,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掌握其在X村传播过程中的脉络。笔者引入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分析地下“六合彩”利用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特性来完成销售网络的组建与扩张过程。通过个案研究,笔者发现地下“六合彩”长盛不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六合彩”以村庄传统的血缘与地缘关系维持稳定运行。写单人和小庄家充分利用“一根根私人的关系网络”组建并扩大六合彩销售网络,根据亲疏关系,X村形成多个以码民本族“写单人”为中心的销售圈,码民买码更倾向于在“自己人”处下单。二是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人情关系不仅没有阻碍地下“六合彩”的商业活动,以亲密关系为基础的信任反而能够保障这种商业交易的顺利完成。地下“六合彩”获得的收益具有高风险性,码民与写单人、小庄家通过“自己人”的信任保障非法收益,一方面码民需要利用亲疏关系保障中奖收益的兑现;另一方面,写单人与小庄家需要整合在政府部门中属于“自己人”的保护网络,并与码民形成联盟共同规避来自政府的打击。三是地下“六合彩”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地下“六合彩”在农村社会中无形地承担着满足村民精神娱乐需求、发家致富愿望的部分功能。综上所述,要从本质上取缔地下“六合彩”,须根据其销售网络中的亲疏差序特性,从地下“六合彩”运行网络的关键人物入手,充分借鉴前人提出的治理方法,有效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充实村民娱乐生活,自觉抵制“买码”行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安置到湖南省C市某乡的三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与安置地在文化适应五个维度上的文化差异的描述,分析三峡移民由于文化差异给他们的文化适应带来了何种适应问题,以
源自古代、遍及全球的乞讨现象,一直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窘于面对却又挥之不去的社会存在,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加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乞讨现象在当代愈演愈烈,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面对滚滚而来的白发浪潮,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实际上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而出现的,这一过程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为主要特征,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寻求更好的
婚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他们的生活习惯、婚恋观、社会网络等都发生了改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们对婚姻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