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的《当你老了》的功能文体分析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它作为一门介于语言学和文学批判的中间学科,已经成为众多文本分析时被广泛运用的理论依据。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众多文本中的一种,其传统的分析方法为文学批判。但是,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作为一种更加客观的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系统功能文体学是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把语言看作是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从社会历史环境和语篇外部环境来分析语言,使得对语言的分析更加全面。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著名的爱尔兰诗人,是二十世纪文学的领军人物,曾在192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你老了》是叶芝的代表作,这首浪漫主义诗歌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纷纷从表现手法、文学批评、翻译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但是截至目前,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文体特征,以此探索诗歌中的主体意义以及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进而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诗歌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论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同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文体、文体学以及功能文体学的研究。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主要介绍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第四章案例分析,详细分析了《当你老了》一诗的文体特征,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探索文章的主体意义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第五章是结论部分,不仅系统总结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于论文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反思与展望。通过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如下:(1)概念功能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又通过选择六种不同过程来实现,而本诗正是通过主要选择两种过程—情感过程和物质过程来体现它的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2)人际功能可以实现语气和情态系统,而本诗没有任何的情态动词和语气状语,体现了诗人对其所爱之人坚定不移的爱情;(3)语篇功能可以通过信息结构和衔接实现,本诗运用了多种衔接手段,实现了诗歌在语法、词汇和语音层面的衔接与连贯;(4)功能文体学在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进行诗歌分析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体意义和鉴赏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其他文献
动词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针对动词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综合的研究模式。本研究基于语言普遍性假设,通过考察和描写现代汉语手部动词“拿”的词
21世纪世界各主要的发达国家均已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旨在全面提升其文化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对于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产业进行深入研
谎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从政治经济领域到日常生活会话,无处不在。但是,由于自古以来道德标准的度量,使得谎言受到歧视,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了其广泛的语用价值。然而
《明智的孩子》是英国当代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被认为是卡特最为复杂和最好的一部绝笔之作。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理论分析文本,揭示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解
隐含意义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对隐含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交际是否获得成功。在众多语言学家对隐含意义的研究中,较为突出的有格莱斯的合作原则、Sperber
当前语法教学争论的焦点是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准确性及其流利性的权衡。对于已经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语法的理解已经被“系统的”语法规则所束缚。语法学习对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蝴蝶君》是美藉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这一剧作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界“奥斯卡”奖---托尼奖的最佳编剧奖,并获得普利策奖提名。黄哲伦因其少数族裔的身份,他的许多作品
本文以中英文较常见且知名品牌的化妆品说明书为语料,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对责任型情态在该类语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英汉化妆品说明书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