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安全环签名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Rivest, Shamir, Tauman提出了环签名的概念。环签名是一类以完全匿名方式对消息进行签名的特殊数字签名,验证者确信签名来自于环中的某个成员,却无法判断签名人的真实身份。环签名适用于匿名投票系统,可转移电子现金系统等,成为实现匿名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作为环签名基础的公钥加密体制,存在着密钥泄露的问题,对于环签名的安全性来说是致命的。从密钥泄露问题出现以来,探索有效地解决方法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1997年,Anderson提出了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思想。前向安全数字签名与普通数字签名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私钥更新算法,具体过程是:将数字签名的有效时间被分成若干个周期,在每一个周期内使用不同的私钥,而验证签名的公钥在整个有效时间内保持不变。每个周期结束时,利用该周期的私钥,由系统内设置好的更新算法产生下一个周期的私钥。这样若某个周期内的私钥泄露,不会影响在该周期之前产生的签名。前向安全的签名体制也可以引入到环签名方案中,保护签名人的私钥,防止签名被伪造攻击,进一步提高了环签名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前向安全环签名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一种基于环Zn上的圆锥曲线的前向安全环签名方案,指出了该签名方案中私钥更新算法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伪造攻击。改进后的方案在原有的困难问题上又增加了因子分解困难问题,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Au Man Ho等提出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名进行了伪造攻击,结合已有的两种改进方案,提出了更加安全的改进方案。新方案在效率上也有了一定地提高。最后,给出了两个基于身份的前向安全环签名方案,分别在随机预言模型与标准模型下详细地进行了安全性证明。在前向安全性方面,第一个方案是基于因子分解困难问题,第二个方案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OFDM)能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对噪声和符号间干扰(ISI)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有效的通信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无线信道衰落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OF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商务,成为全球商务发展的趋势。由于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使得商务中的交易双方面临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因此认
弹性函数即平衡的相关免疫函数,其在流密码体制中的非线性组合模型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单输出的弹性函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非线性度弹性函数的性质与构造。对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体系日益扩张,结构更加复杂,通过网络对各种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设备监控系统大都是基于S
专控计算机不能连接局域网或广域网,这对敏感信息的访问起到了物理隔离的作用,从而保障了敏感信息的基本安全。但专控计算机的日志文件由于被物理隔离了,传统保障日志安全的
流星突发通信是一种特殊的无线通信方式,主要用于非实时的远程数据传输,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不易遭敌方侦察、截获和干扰等优点,有着比较广阔的应用空间。流星余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