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增大。在支持城市发展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也给城市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流动人口的再生产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项。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因此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主要考察了流动人口生育现状、迁移流动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生育率的影响等。生育意愿是影响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根本因素。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其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流动人口生育的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转变。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珞南街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希望籍此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找到一些启示。流动人口既来自于农村,同时又生活和工作在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独特的“身份”使得其生育意愿既不同于农村传统的生育意愿,也不同于城市的现代生育意愿,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内部不同年龄组人口之间的生育意愿既存在差异,也存在着继承和一致性。如何理解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之间的这些变化和差异?本文将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其做出理解和探讨。流动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后,其所带来的传统生育文化与城市的现代生育文化发生了冲突和融合,在冲突过程中,两种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作用,导致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既存在传统因素,又具有了现代性特征。同时,不同年龄组的流动人口由于社会背景、年龄等的差异,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了速度和程度的差异,从而处于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了不同的生育意愿特征。在研究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变化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其生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型。为此,一要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二要完善流动人口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他们后顾之忧;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歧视和城乡隔阂,为流动人口对城市的适应和融合创造条件,促进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其生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