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朗核问题始于2003年2月,其发展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三次危机。伊朗开发核技术对美国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后者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已把伊朗视为其最大的安全威胁。伊朗核问题还牵扯到俄罗斯、欧盟、中国和印度等诸多大国的利益。目前伊朗核问题已经从国际原子能机构被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内,虽然仍然存在外交活动的空间,但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伊朗核问题演变到今天这种情况,可以说美国是最重要的因素。倘若美国悍然动用武力攻击伊朗的核设施,将造成众多严重后果,这个世界会变得更不安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到2010年其石油消费缺口将达到1.5亿吨。伊朗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其储量居世界第五位,是中国进口石油的第三大来源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缘政治上,伊朗和中国之间隔着中亚,对中国的西部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中伊两国在军事上亦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伊朗核危机的演变可以说和中国息息相关,本文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十七节。此外还有五张图(其中两张图是引用的)和两张表格。第一章介绍了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包括伊朗核计划的发展历程、伊朗核危机回顾和伊朗开发核技术的动机。第二章从反恐、防扩散、以色列安全和阻止地区霸权四个方面阐述了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利益考量。第三章从伊朗的因应、俄罗斯的态度与欧盟的立场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面临的挑战。第四章对美国对伊政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预测,逐一讨论了隐秘行动、遏制核伊朗、以压促变同诉诸武力这四种可能的方案。第五章提出了伊朗核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包括谈判形式、谈判对象和谈判内容。本文第一章第二节在回顾三次伊朗核危机之前介绍了国际危机的概念,第二章运用了国家利益理论来分析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面对的挑战,第三章第一节运用了汉斯·摩根索人性现实主义理论来分析伊朗的应对措施,第四章第三节运用了阿利森的“政府政治模型”决策理论和威慑理论来分析美国未来对伊政策的走向,第五章运用了危机管理外交理论和博弈理论探讨了伊朗核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还引用和自制了图表。本文第一章第二节在介绍国际危机概念的时候使用了国际冲突层次图,第四章第三节在分析美国未来对伊政策走向时使用了影响威慑可信度的三要素图、美国在波斯湾军事基地分布图、美国在中亚军事基地分布图和伊朗人口的民族构成表(2006年),第五章在探讨伊朗核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时使用了危机管理外交框架图和“胆小鬼”博弈模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