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中国每年因乙型肝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但迄今对慢性乙型肝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乙型肝炎仍是21世纪将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环节是抗病毒、保护肝细胞、调控免疫和阻止纤维化。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抗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阻断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性病变,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命质量。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报道日益多,且取得疗效。其优越性表现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且能通过多靶点作用发挥保肝、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及抗病毒的作用,基本上无不良反应,医疗成本相对较低。中医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临床研究也发现,湿热阻滞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中医临床证型,具有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结果,以复方代表治则,在辨证规范的指导下,进行该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观察分析。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已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患者40例案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茵苓贯桑饮;对照组给予功效相似的龙胆泻肝汤。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参照“中医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药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均较前有所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脘闷、腹胀等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肝功改善比较:治疗后两组ALT、AST、AKP、G、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乙肝标志物检测指针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HBsAg阴转率5.6%,HBeAg阴转率11.8%,HBV-DNA阴转率10%;对照组HBsAg阴转率0,HBeAg阴转率5.6%,HBV-DNA阴转率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作用比较: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研究结论:茵苓贯桑饮治疗肝脾湿热证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改善证候、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从整体上起到保肝降酶及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应用茵苓贯桑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脘闷、腹胀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茵苓贯桑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有较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结果说明茵苓贯桑饮组方,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过程和结局中,具有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