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传统聚落及民居保护研究——以高村乡油坊村为例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建筑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千篇一律的现代“国际式”建筑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建筑失去了应有的地域性及民族特色。传统村落作为地域文化的缩影,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拆迁,传统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河南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荥阳油坊村传统民居为河南省豫中地区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它集中了古代封建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对其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所表现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后地域性特点的建筑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以荥阳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的保护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首先,对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生成环境进行研究,包括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其次,对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特征进行分析,包括聚落的形态特征、传统民居的平面基本类型和典型建筑布局形式、建筑立面特征、建筑营造技术及装饰特征等;然后,提取出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中的文化内涵,包括河洛文化、风水文化和生态文化;最后,对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研究,包括现状问题分析、保护的内容与价值、保护的原则和策略、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研究发现:(1)荥阳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生成与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整体形态特征是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社会及经济等要素综合作用合力的结果;(2)在古代农耕社会制度影响下,村落空间结构呈现出较为规整的棋盘式网状结构特征,建筑营造上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和聚向性,以“地主庄园”式寨堡体系和“前客厅后楼院”式民居为主,并高效地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资源,创造性的将豫西窑洞和豫东合院式住宅融为一体,发展出一种物理性能极佳的“下窑上房”式合院民居;(3)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朴实内敛,以文字、几何图形、动物、植物、人物、器物为装饰题材,与木雕、砖雕、石雕、灰雕及油漆彩绘相结合,将自然与人文融入其中,表现出一种较为原始的图腾崇拜现象;(4)荥阳传统聚落及民居作为河洛文化、风水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复合体,其环境格局“依山傍水、藏风聚气”,聚落营建“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建筑空间“尊卑有序、区别内外”,室内环境“冬暖夏凉、舒适安康”;(5)油坊村传统聚落及民居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与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相结合,创新发展相关产业,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拥有大自然恩赐的滨海城市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于是滨海开放空间也就越来越引起政府以及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校园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也在进行着逐步的更新和发展。作为承载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城市自然景观体系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恢复自然景观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已成为将自然
居住建筑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思考并实践的内容。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中国建筑关于“中”与“新”的争论一直不断。从“中国固有形式”建筑的探索,到当今对于“新中式
近年来,随着历史类博物馆收藏展示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人们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类博物馆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在其数量增长的同时,它的服务对象也逐渐由精英阶层向社会
地图术(mapping)是在当代文化、艺术及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及多种实践的术语。对于建筑学而言,地图术一方面能够成为建筑师理解当代的认知工具;另一方面能够成为联结景观、
剧场建筑是具有“观赏——表演”空间的公共建筑,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欣赏各种音乐、戏剧表演、影视等艺术的场所。而随着我国地县级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文化追求的不断提
本文将北京地铁站口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站口综合开发、协同设计、整合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区域的合理发展,使之成为科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一词汇因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被推到台前,地震中灾民灾时无处藏身,灾后安置混乱的局面使得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周边的环境。灾害中大量中小学校舍倒塌的事实
论文从阐述护城河的形成、护城河功能、护城河的物质形态入手,分析护城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尺度、形态结构,总结护城河与城墙和城门(水门)的关系。就护城河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