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更新规划的探索——以皖西学院更新规划为例

来源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校园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也在进行着逐步的更新和发展。作为承载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综合性发展、社会化办学等改革方式使高等学校与城市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些改革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校园功能日趋复杂并且向多元化发展,研究大学校园的更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典型高校校园的演变研究入手,从中总结出大学校园更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校园规划相关的理论成果,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试图建立大学校园更新规划的理论指导框架,从而为大学校园更新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即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第二章至第四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传统高校老校区的现状与发展困境,并总结其教训与启示;然后划定更新设计的范围和内容,针对交通系统、人文景观、功能布局、公共空间等不同层次问题提出老校区更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最后强调空间的整体性与持续成长,高校正在逐步由封闭走向与城市互动,校园更新要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相协调,从而达到更好的与城市互动。第三部分为案例研究,即第五章,以皖西学院新一轮总体规划为例,对提出的校园更新规划理论进行实践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校园更新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当前具体的校园更新规划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合理的微气候环境设计策略是住宅建筑舒适、节能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依赖机械式设备来满足室内环境的舒适,而忽视了建筑设计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造成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目前相对薄弱的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通过黄柏峪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的建立,为在中国农村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提供经验和借
随着当前乡村游热潮的高涨,历史文化名村作为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特殊村落,对其开发利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基于此,要求我们从对历史文化名村中保有历史要素种类、数量、价值的研究
当今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打破了传统乡村自己自足的生存方式,一直处于自序发展状态下乡村在短时间内难以从内部做出自我调节去适应现代文明的冲击,村民在生活的重压下,被迫进城
高层建筑发展一直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信息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大量新技术和新思想,带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联性的加强,同时也推动高层建筑
旧居住区更新是各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是政府为了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缓解住房压力、恢复城市活力的必要举措,也是各专家学者及居民广泛关注的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古代城池,这些城池开始甚早,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来的不仅仅有着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而且其中许多城池在选址、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典型人居环境建设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人口集聚膨胀,人口的大量涌入,创造了巨大的住区需求,我国城市居民区建设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拥有大自然恩赐的滨海城市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于是滨海开放空间也就越来越引起政府以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