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站口与城市空间协同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北京地铁站口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站口综合开发、协同设计、整合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区域的合理发展,使之成为科学、安全、高效、绿色的动态系统,最终实现地铁与城市的双赢。   在国内外地铁站口建筑的实践方面分析得出:提高地铁站口与城市空间的协同性,从单一的车站出入口到面向城市的综合体设计,从单一解决人们交通需求到全面的地铁文化导向设计,从单一的宏观规划到以人为本的开发设计,从单一的停留等待空间到丰富且具有特色的艺术空间设计。同时对地铁站口和城市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其相关理论基础,例如TOD理论、点——轴理论、城市触媒等。   针对北京地铁站口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目前北京地铁站口的发展模式,并对其目前发展出现的问题总结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主要方法:加强城市空间设计,建立立体化交通,整合城市多重资源,吸引多元化资金,促进管理结构优化。并以北京两个地铁车站为例,一个是车公庄车站改造设计,另一个是郭公庄车站新建开发,在地铁站口与城市空间协同设计思想指导下对地铁站口的改造和开发提供建议。   总之,笔者认为实现地铁站口与城市空间协同设计,充分利用地铁交通能力,整合周边现有资源、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发展节奏、建设城市发展脉络、推动城市发展进程将是北京未来地铁站口城市发展的目的和方向。
其他文献
旧居住区更新是各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是政府为了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缓解住房压力、恢复城市活力的必要举措,也是各专家学者及居民广泛关注的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古代城池,这些城池开始甚早,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来的不仅仅有着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而且其中许多城池在选址、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典型人居环境建设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人口集聚膨胀,人口的大量涌入,创造了巨大的住区需求,我国城市居民区建设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拥有大自然恩赐的滨海城市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于是滨海开放空间也就越来越引起政府以及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校园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也在进行着逐步的更新和发展。作为承载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城市自然景观体系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恢复自然景观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已成为将自然
居住建筑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思考并实践的内容。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中国建筑关于“中”与“新”的争论一直不断。从“中国固有形式”建筑的探索,到当今对于“新中式
近年来,随着历史类博物馆收藏展示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人们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类博物馆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在其数量增长的同时,它的服务对象也逐渐由精英阶层向社会
地图术(mapping)是在当代文化、艺术及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及多种实践的术语。对于建筑学而言,地图术一方面能够成为建筑师理解当代的认知工具;另一方面能够成为联结景观、
剧场建筑是具有“观赏——表演”空间的公共建筑,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欣赏各种音乐、戏剧表演、影视等艺术的场所。而随着我国地县级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文化追求的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