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钱学森提出“沙产业”这一概念以来,尤其在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沙产业建设和摸索工程,确实为沙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有关沙产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到今天,却没有一个学术上可以作为标准的沙产业的概念范畴,也没有官方的标准对沙产业进行分类。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成为政策制定、行业规划的首要参考标准,因此进行沙产业统计体系研究,设计沙产业分类,规范沙产业的产值计算方法和数据搜集整理等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的研究立意就是建立一套可以涵盖目前沙产业所有生产活动的、并适应当前沙产业管理需求的沙产业统计分类体系,并根据该分类体系建立沙产业的产值计算体系。首先,借鉴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4)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等分类标准,将沙产业整体分为4部分、12大类、31中类和109小类。其中4部分分别为:沙产业种植繁育业,下有3大类、8中类和30小类;沙产业加工制造业,下有5大类、15中类和56小类;沙产业旅游生态服务,下有2大类、3中类和7小类;沙产业科学技术服务和公共管理,下有2大类、5中类和16小类。为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有效对接,便于沙区统计工作者对该分类体系的理解,其下的小类都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与沙产业相关的119个小类的结合或者分裂项。从整体来看,沙产业统计分类体系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40%的门类,26%的大类,16%的中类和11%的小类。其次,为了便于沙产业产值计算体系的建立,对沙产业进行了三级部门分类,其中的一级分类将其分为了第一、二、三沙产业。后借鉴国民经济核算,总产值计算第一沙产业主要应用“产品法”,第二、三沙产业主要应用“工厂法”。增加值计算第一沙产业主要应用“生产法”,第二、三沙产业为“收入法”。之又后考虑到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缺陷和沙产业生产活动的特点进行了产值计算的改进,包括:对当年没有产量的多年生非木材沙生植物的总产值的改进,应用“资本法”,考虑到了其抚育增值部分的计算;对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的改进,应用“完工比例法”;对含沙漠景观的沙产业旅游休闲服务的改进,应用“成本分割法”;对增加值中的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进行了生产口径的计算改进。从整体来看,一共形成了8个一般计算公式,13个特殊计算公式的沙产业产值计算体系。最后,为了验证设计计算公式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科学性,对甘肃省武威、民勤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相关数据进行了产值的试算。总产值中选取当年没有产量的非木材沙生植物年产值的计算,以沙生植物肉苁蓉为例,对其3年生长期内的每一年产值应用“资本法”计算出了其抚育增值量,三年抚育增值和与成熟结果期的年产值非常相似,说明了“资本法”对解决产量和价格指标缺失产品的年产值的可行性。增加值选取甘肃某沙产业公司进行试算,结果显示,应用改进后生产口径的增加值计算公式,生产税净额减少,营业盈余增加,工业增加值增加,增加值率相比之前上升了10.23%。从整体的试算结果来看,在数据取得方面和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在沙产业研究方面第一次进行的,可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对接的产业分类研究,并针对沙产业特产品特点、产业分割等问题进行了产值计算方面的数学定义和试算,对今后沙产业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规范化研究探索了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