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磁铁矿含碳复合新炉料基础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综合利用价值巨大。当前,高炉-转炉流程是钒钛矿综合利用的主要流程,该流程具备处理量大、生产稳定、技术成熟等诸多优势。然而,由于钒钛矿自身的资源特点,其传统造块难度大、能耗高,且钒钛烧结矿/球团矿的冶金性能及传统炉料结构仍有待优化,使得高炉冶炼核心技术指标偏低。作为一种新型炼铁原料,铁矿含碳复合炉料具备良好的还原性能、高温强度及原料适应性等诸多优势,高炉使用铁矿含碳复合炉料是实现低碳、低温、超高效率炼铁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提出开发钒钛磁铁矿含碳复合新炉料,旨在提升现有钒钛矿高炉冶炼效率和经济技术指标、促进钒钛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本研究重点进行了新炉料的制备及优化、冶金特性及演变机制、还原热力学及动力学、熔滴行为及对综合炉料的影响、与传统炉料的高温交互行为及作用机制等研究;此外,对比普通矿焦混装和新炉料混装时综合炉料的熔滴、透气性能,评估高炉使用新炉料的技术可行性。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优化制备及固结机理研究。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的强度获得机制为压块成型过程中内配煤粉的软化和局部胶质体的析出以及炭化过程中胶质体的固化和半焦的形成。新炉料优化后制备工艺参数为:压块温度200℃、煤粉粒度<0.075 mm、矿粉粒度<0.075 mm、配碳比1.4、炭化温度500℃、炭化时间3h、升温速率3℃/min。此条件下新炉料抗压强度达2588.8N,挥发分质量分数1.58%,满足高炉冶炼要求。研究了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冶金特性及演变机制。新炉料具备良好的还原粉化性能、收缩性能、还原后强度和高温强度。在500~900℃时,局部煤粉经二次脱气形成的多孔类焦炭结构具备一定强度,可缓冲铁氧化物还原膨胀应力,RDI+3.15均在95%以上;在900~1100℃时,还原收缩取决于铁氧化物还原膨胀、矿物颗粒烧结收缩、煤粉消耗及铁晶须抑制生长;温度高于1100℃时,收缩率取决于液态渣铁聚集长大及残碳行为;新炉料遵循铁矿含碳复合球团线性收缩模型,收缩方程为Sh=t2/5exp(a-b/T),收缩活化能随配碳比提高而降低;模拟高炉条件下的还原后强度和高温强度均随温度提高而降低,当温度1100℃、配碳比1.4时,还原后强度和高温强度分别为603.4 N和348.0 N。钒钛矿含碳复合新炉料还原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新炉料中含铁物相的还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Fe2O3、Fe3O4、FeO、Fe2TiO4、Fe2VO4、FeTiO3、FeTi2O5;还原过程中转变历程为:Fe3O4→FeO→Fe,Fe2.75Ti0.25O4→Fe2.5Ti0.5O4→Fe2TiO4→FeTiO3→TiO2;FeTiO3→TiO2;Fe2VO4→V2O3;FeCr2O4→Cr2O3;可采用多孔物料模型描述新炉料还原过程,当温度低于1000℃时,受碳气化反应控制;当温度高于1000℃时,受内扩散控制;还原初始阶段活化能为40.26kJ·mol-1,受气体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共同控制,中间阶段和终点阶段活化能分别为66.46 kJ·mol-1和90.96 kJ·mol-1,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新炉料具备良好的还原性,当还原温度1100℃、配碳比1.4时,金属化率达91.95%。研究了新炉料在软熔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及对综合炉料熔滴性能的影响。在软熔过程中,随配碳比提高,新炉料软化性能改善;而当配碳比高于1.2时,渣-金界面析出大量Ti(C,N),熔化、滴落性能恶化,新炉料由致密渣铁混合结构转变为外层金属铁壳、内层渣、铁、碳疏松共存的双层结构;混装20%新炉料(FC/O=1.2)时,综合炉料软熔、透气性能改善,(TD-Ts)最窄,为129.5℃;当混装比例高于25%时,Ti(C,N)的析出恶化熔滴性能。普通矿焦混装可改善综合炉料熔滴、透气性能,强化含铁炉料还原,减少软熔带滞留渣量;混装率为50%时,渣-金界面Ti(C,N)析出明显,适宜的矿焦混装率为20%。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混装对综合炉料软熔、透气性能的改善显著优于普通矿焦混装。研究了新炉料与传统含铁炉料的高温交互行为及作用机制。新炉料和烧结矿/球团矿界面碳气化反应和铁氧化物还原反应的耦合效应促进烧结矿和球团矿还原,且对烧结矿还原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球团矿,当温度1100℃、配碳比1.4时,烧结矿和球团矿还原度提升幅度分别为11.70%和2.03%。从强化炉料还原来看,采用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代替综合炉料中部分球团矿更为合理。在新炉料和球团共软熔过程中,随配碳比提高,二者界面由以铁橄榄石为主的粘接层转变为致密金属铁壳,粘接抑制,T4和T40先降低后升高,Ts逐渐上升。在与烧结矿共软化过程中,当配碳比为0.8时,界面形成以烧结矿边缘为基体的液态渣为主、金属铁为辅的渣铁混合结构,T4和T40降低;当配碳比为1.4时,残碳阻碍金属铁连晶及液态渣铁聚集,界面粘结失效,料柱软化、收缩受阻,T4和T40上升;共熔化过程中,随配碳比提高,界面粘接层逐渐由以烧结矿边缘为基体的液态渣、铁混合结构转变为致密金属铁壳,有效抑制料柱熔化坍塌,改善透气性,强化还原,Ts则逐渐升高;提高新炉料配碳比可强化渗碳,降低TD,而当配碳比为1.4时,渣-金、渣-碳界面析出大量Ti(C,N),恶化渣铁滴落性能,透气性变差,TD急剧升高。综合考虑新炉料与传统炉料在还原、软熔、滴落过程中的交互行为及Ti(C,N)的析出,适宜配碳比不应高于1.2。本研究开展的钒钛矿含碳复合炉料研究,丰富了钒钛矿高炉新型炼铁炉料造块方法和理论,为钒钛矿含碳复合新型炉料高炉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促进钒钛矿高炉强化冶炼和钒钛矿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碳点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荧光纳米材料,一般粒径小于10 nm,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抗漂白能力强,水溶性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且发射光谱随激发光谱的变化而变化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和化学传感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旨在通过选用合适的前驱体作为碳源,对碳点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致力于合成绿色环保低毒性的碳点应用于细菌传感,以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掺杂具有抗菌性能的金属元素,对细菌有效地进行杀灭;
永磁涡流耦合器作为一种新兴的柔性节能传动装置,能够在无刚性接触和机械连接的情况下实现转矩的传递,改变了传统机械传动运行方式,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永磁涡流耦合器研究的高度复杂之处在于,求解运动导体涡流感应磁场和永磁体旋转磁场的电磁场耦合问题,以及电磁-温度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本文以轴向磁通永磁涡流耦合器为研究对象,以考虑运动导体动态涡流问题的电磁场建模分析为基础,研究电磁
众所周知,应用于如今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硅基及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或芯片),乃是大国重器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或心脏。我国发布的面向2030年“深度”布局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构筑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国家先发优势技术体系。其中,迈向“深空”探索的“嫦娥”奔月、“神舟”号和“北斗”导航卫星等装置(或空间飞行器),运行于高或极高能量宇宙射线背景的浩瀚
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不仅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和抗火性能好等特点,且具有承载力和刚度大、延性和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强等优点。目前针对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和受弯承载力研究较多,但针对压-弯-扭往复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因而本文针对压-弯-扭往复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并运用力学理论推导了钢和混凝土的复合强度计算式和压-弯-扭作用下内嵌H
随着公司经济活动的日渐复杂,维系高管工作效率的薪酬契约形式逐渐多样化,多以显性契约为主,同时包含一定程度的隐性契约作为补充。高管隐性薪酬是显性货币薪酬之外的报酬或利得,在职消费是其主要表现形式。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居高不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围绕高管隐性薪酬的“代理观”与“效率观”表现展开研究。“代理观”认为隐性薪酬是滋生腐败、提高代理成本的主要原因,亦是高管侵占公司
目的:模拟重建下颌边缘运动时下颌骨髁突运动包络面三维形态,重建下颌骨髁突的四维运动模型。比较分析健康成人与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髁突运动距离及包络面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11名无颞下颌关节病的成年试验对象作为健康组,选取10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试验对象为关节病组。对试验对象颅颌面部进行CBCT扫描,将颌骨扫描所得影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得到颅颌面三维模型;同时
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538)以及上海市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M2014B101)。渐开线2K-V减速器具有大速比、小体积、轻量化、大刚度、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机器人、高端装备等精密传动系统中,其传动精度是影响系统运动准确性、稳定性及系统敏感度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制造安装误差的影响,渐开线2K-V减速器中180度布置的行星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存在非均载接触甚至脱啮情
镁合金由于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和易于回收等优点,受到汽车、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青睐。但是,商用镁合金强度较低,限制了镁合金进一步的应用。因此,低成本高强镁合金的研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ZA64合金为基础合金,通过Cu、Sn和Mn元素微合金化的方式研发出了新型低成本高强Mg-Zn-Al-Cu(-Sn)-Mn合金,并研究了新型低成本高强镁合金的挤压铸造和热挤压成形及其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为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唯一有效手段。尽管一些横断面研究发现,植入年龄、术前残余听力、耳蜗使用时间等是影响语后聋成人CI植入后效果的主要因素,耳蜗植入效果仍然在植入后听觉、言语和语言功能的差异巨大。植入侧别的选择是临床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然而植入侧别的医疗决策缺乏足够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也缺乏神经生物学证据。功能性近
本文从居民步行出行视角出发,研究住区街道步行适宜性环境。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城市蔓延、过渡依赖机动车、住区街道功能单一以及门禁小区普及等诸多问题,导致住区街道步行空间环境恶化,居民步行出行减少。住区街道步行空间环境是城市步行化的基础和实施单元,是居民步行行为的高发地,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建设住区街道步行适宜性环境能够促进居民步行出行、减少居民慢性病发、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研究提供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