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性研究——以南京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水就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滨水地区特有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滨水聚居的活动,人们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世界上几乎各个大城市都充分利用滨水地区的独特优势,以滨水空间的开发来促进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成功的滨水公共空间开发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还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同时滨水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能为城市滨水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对整个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国当前的滨水地区开发,主要是体现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在当前政府“经营城市”的发展战略下,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可资经营的重要资产,势必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经济增长与政绩的工具。空间的商品化直接导致城市中稀缺的滨水资源通过价值交换,被少数权贵阶层占有和垄断,形成了城市滨水空间的私有化倾向,使得原先供公众所共用共享的公共空间被人为属地化。  本文研究主要将滨水空间开发置于城市整体环境和城市长远发展中,运用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开发进行反思,寻求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制衡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建设共赢的局面。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期研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目标与框架,对国内外近年来滨水区开发的重点和开发趋势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综述,解析了城市公共空间、滨水空间等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分析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对空间公平性的影响,指出公平性与公共性开发的关系,总结我国空间公共性缺失的因素,做到维护城市空间尤其是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滨水公共空间开发案例,总结其在滨水公共空间开发与构建城市、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得出启示;  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以南京主城区的六个水体进行实证研究。对南京主要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状况进行概括分析,对其进行评价分类,认为南京滨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导致滨水区开发严重私有化,公共空间匮乏,使滨水区失去公共开放的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水空间开发的应对措施。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了滨水空间公共性开发原则和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引发对滨水开发中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最后,简单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旨和结论。
其他文献
建筑信息模型具备的参数化变更和协同设计的优势可以说使建筑设计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建筑能耗分析软件的出现和发展,又使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从传统的经验估计和手工
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城市再生的一种新型模式。作为衰退的内城地区城市再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获得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热切关注。  纵观国内外研究,目前经济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远程技术的结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信息化的浪潮。特别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对区域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区域和城市的发展逐渐面
“人因宅而立”,住房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根本。在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经历空前的大规模住宅建设。住房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是组成城镇机制和城市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风景园林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
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图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与建筑设计和方案表达密切相关。平面、立面、剖面等基本图示方法在建筑中的使用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开始。而透视和轴测图作为在二维平
汉字历经数次的抽象与规范,形成自身的基本形式法则,而建筑设计也是基于基本空间关系的组织,因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共性。研究这种共性,把汉字中的构型法则应用于建筑空间的组织,将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与能源危机问题,因此、引发了基于被动式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热潮。而广东客家古村落是社会活动的基
随着商业集中化的愈演愈烈和其展现出的高效率高密度的消费水平,商业地块的价值也就自然水涨船高。为了充分利用一个商业地块内的商业价值,同时又不会使其功能和模式过于单一而
非线性建筑是近二十年来建筑界最热门的词汇,对于这类建筑,有很多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实际建成的作品不多,相对于理论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来说,非线性建筑的建造研究就显得很薄弱,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