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的一代领导集体,他们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知,以及他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行的政策将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研究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亿万农民投身于改革开放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行农业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阐述了我党第三代领导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以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正文包括三个部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第一个部分分析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行农业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后人总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高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为后来人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他们所面J临的任务是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的沉淀,仍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就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环境,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二个部分总结和论述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农业现代化是个系统工程,它是由许多小系统构成。一、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农业的发展要靠两个转变。二、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家庭经营的思想,提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三、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由同质形态向异质形态转变和提高农村的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抓好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市场。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必须切实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 第三个部分归纳和论述了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实现农业现 于的发展战略。一、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农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更符合我国的资源固性。农业科技应立足于农业发展新阶段,为新阶段的农业发展服务。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关键。二、发展可持续农业战略。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三、依法治农战略。依法治农就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有法可依,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四、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农村经济异彩纷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五、城镇化战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镇共同进步,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途径,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