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馈源支撑缆索及滑车检测机器人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我国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它在观测脉冲星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其中,馈源支撑系统作为FAST望远镜中对馈源舱进行高精度位姿调节的重要部件,必须对其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测与维护,以保障射电望远镜能够正常地进行观测任务。因此,本文针对FAST望远镜中的馈源支撑缆索及滑车,设计能够自主进行缆索缺陷检测的机器人系统。本文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FAST馈源支撑缆索工作环境分析,确定机器人的基本构型和尺寸范围;根据缆索上滑车、索夹等障碍的特点,将检测机器人设计为底部开口、多轮抱索、多节串联形式;根据缆索长、陡的特点,确定两端卷扬机牵引驱动为主、机器人驱动轮为辅的驱动形式。之后对机器人的供电、通讯以及检测等子系统进行设计。依据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具体地设计,针对各节机器人在机器人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分别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稳定可靠地沿缆索运动与越障,并通过对各节机器人之间连接机构进行结构设计以具体实现各节机器人之间连接与相对位置的调整。另外进行视觉检测机械臂的结构设计,为实现电缆与光缆的视觉检测提供结构基础。搭建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采集到的机器人实际运动速度,研究了机器人协同驱动控制方法、驱动与越障协同控制方法以及视觉检测机械臂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FAST馈源支撑缆索数学模型的机器人协同驱动控制方法来对机器人速度进行控制,提出了机器人在缆索上越障进行的各自由度时序控制流程,从而实现控制机器人稳定可靠地越过缆索上的障碍,还提出了机器人基于视觉信息的检测机械臂巡线控制方法。最后,通过第一代机器人样机的制造与实验进行单节机器人结构与控制流程的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代机器人样机的制造以及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通过第二代机器人样机在模拟实验平台上的运行实验对本课题对FAST馈源支撑缆索及滑车检测机器人的设计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在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压缩航天试验的成本,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地面仿真实验。气浮台凭借成本低、可持续时间长、扰动小的特点,可以有效检验控制算法作用于航天器的控制效果,成为辅助研究航天器交会对接、空间目标捕获、卫星编队等航天任务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的渐进控制方法,有限时间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稳态精度,在航天器姿态控制、机械臂控制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三自由度
双足机器人相比于一般的机器人有着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对来说更容易在一些复杂想地形上行走,如山地丛林等,因此受到军事、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关注。而由Mc Geer所开创的被动行走研究则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被动行走机器可以在斜面上不依赖外界能量输入,仅依靠重力进行行走,相比于传统机器人行走有着更加拟人化的步态和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本课题主要希望能够对被动行走的机理进行研究,为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装配中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将机器视觉融入到多品种五金炊具的机器人生产线中,使其在装配等过程中代替人工完成任务,是现阶段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本课题面向多品种五金炊具中的轴孔类部件的机器人系统应用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搭建Eye in Hand孔轴装配视觉检测系统。根据针孔相机成像模型,建立RGB-D深度相机模型,阐述深度信息和彩
在城市建设和老旧管道维护改造施工中,需要准确掌握施工位置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等信息。近年来探测雷达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检测中。特别是2018年以后车载阵列式探地雷达的应用,可以方便地采集到反映地下目标和结构的三维图像,相比于二维图像更能反映出地下目标的形态特征。车载阵列式三维探地雷达的应用,虽然极大提高了路上检测效率,但是检测后管线目标的分类识别还是依靠人工后期进行判读,
目前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的运动形式以滑行和跳跃为主,而扑翼飞行能够扩大机器人的运动空间范围,提高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为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机器人要实现水面扑翼飞行不仅需要较大的升力,同时由于扑翼运动的冲击,还需要水面为机器人提供较大的支撑力,这其中涉及复杂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水-空气界面流体力学。因此要在水面上实现机器人的扑翼飞行需要解决很多关键技术,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
随着工业生产任务的加重以及生产需求的变化,用户对机器人的要求也不断增多,机器人不再是单纯地替代人工。如今,工厂对机器人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多样的笛卡尔空间路径,在时间最优、轨迹准确和安全运行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机器人进行分析和建模,为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研究奠定数学基础。本文依据机器人的几何结构特征,建立了正运动学模型。又根据机
电动执行器具有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但电动执行器普遍输出能力较弱且输出特性较“硬”。气缸具有结构相对简单、输出能力强且输出特性“软”的优势,但其定位精度与电动执行器相比有较大差距。本课题设计的电-气复合执行器则是将电动执行器和气缸在结构和控制系统上相结合,使其兼具电动执行器的定位精度和气缸的输出特性。此外,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就是需
为了利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复杂的生产生活任务,工业上通常要求机器人在运动规划层面具有较高地适应性和可靠性。传统的运动规划方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状态等缺点,相比之下,示教学习的方法可以赋予机器人“仿人”的特性,能够直观方便的让机器人去模仿并复现示教得到的轨迹,以一种高效、合理的方式完成任务要求,同时可以在原始示教轨迹的基础上泛化,从而产生能够适应新环境的轨迹。然而实际任务环境并非一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近代的航天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近代卫星具有大型化、复杂化、挠性化等特点。航天任务趋向复杂化,因而对卫星的姿态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大挠性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针对中心刚体与挠性附件组合的挠性卫星,给出了其姿态的数学描述方式,基于欧拉角和四元数理论推导了其欧拉角形式和四元数形式的姿态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减少接触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根本手段。在此基础上,无人配送便成为了大家运输物品的最优选择,因此无人配送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无人配送行业中,室内的无人配送场景由于受光照影响小,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需求量较大,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室内的无人配送主要依靠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是搭载了激光雷达或相机等传感器,可自主导航完成配送任务的移动机器人。本课题的目的便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