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过程研究——基于A大学的个案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学生是如何参与大学治理的这一基本问题,选择个案研究方法,并以A大学为案例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调查,研究发现,A大学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过程涉及“学生→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学生→学生代表→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学生→职能社团→大学治理机构”和“学生→学生校长助理→大学治理机构”等五条层级路径和学生代表参加协商会议的协商路径。其中,“学生→学生代表→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的层级路径和协商路径是A大学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主要路径。第一,“学生→学生代表→学生会→大学治理机构”的层级路径实际是学生提案的提出、审查和移交以及反馈的过程。学生提案的提出阶段包括选择问题、调查研究、确立提案三个环节;学生提案的审查和移交阶段包括对学生提案的汇总、审查和审议表决以及将提案移交给有关大学治理机构等环节;反馈阶段包括有关机构向学生会回应提案的处理意见以及学生会向学生代表反馈提案办理情况等环节。第二,协商路径是学生代表通过协商会议直接与大学治理机构进行面对面沟通来表达意见的过程,协商会议包括权益座谈会、校领导接待日和重大工作会议。笔者分别结合学科交叉与本硕贯通培养座谈会、新校区建设专题校领导接待日、教学工作会议的具体实例,对学生代表参加权益座谈会、校领导接待日和重大工作会议的过程予以说明。总的来看,参会学生代表产生方式有面向全体学生公开报名、面向正式学生代表内部报名和组织推荐三种,学生代表参加协商会议的具体形式主要是问答和讨论。
  总结发现,层级路径与协商路径嵌套是A大学学生参与大学治理过程的主要特征。这具体表现为协商路径是层级路径的补充环节以及协商理念与层级理念相融合两个方面。笔者认为A大学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过程模式得以形成的原因在于,在中国特色的治理语境和制度规约下,A大学对学生群体进行赋权,学生会组织学生代表通过层级路径和协商路径参与大学治理,使得学生与有关大学治理机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信任关系。根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对我国高校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制度供给,保证对学生赋权有效;二是建立和巩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关系;三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与激励措施来培育学生的民主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上世纪高校扩招热潮的出现,高校规模及总人数都呈不断攀升的趋势,伴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高校安全形势,这就对目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学校宿舍安全管理也是目前高校评比中非常重要的考核维度,因此,提高宿舍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现阶段高校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对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对T大学宿舍安全管理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商标资产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重大的经济财富。多年来,天津市属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商标资产覆盖行业范围广泛,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中,有形资产常常能够得到更多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评估难度大,往往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甚至被直接忽
学位
推进和落实征兵政策是党和国家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应征入伍也是每个适龄青年的责任和义务。推动施行人才强军、科技强军的重要措施,是提升征兵数量和兵员质量潜在的条件。我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用来鼓舞青年和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由近年来的施行情况来看,推行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力,它提高了应征入伍青年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应征入伍激情
学位
关于绩效考核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均有很多研究和分析,一些成功的管理模式也被大量的推广。但对于学校这一特殊的事业单位,其绩效考核及考核指标的设计与企业以及政府都有着一定差异,学校更是有别于普通的事业单位,具有更强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目前关于学校绩效考核的研究多停留在浅层次,对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以及个案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应试教育为主的育人机制正在向以培育实用
学位
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各领域迅速发展。经济法的建立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稳定性。因此,对经济法必须给予重视,并全面分析市场经济行为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围绕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开展分析,并阐述了维护流程及要点。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改革的主流战略,世界先进国家试图通过促进经济绿色化转型恢复本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突飞猛进增长的同时也承受着传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系列后果,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成为制约民生福祉改善的短板。为实现我国生态、经济、社会的长远、协同发展,我国经济亟须实现绿色化转型。  发展绿色经济定
学位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催生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新型工科人才做支撑,高校是人才诞生地,教育是基础驱动力,这就需要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等措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出社会紧缺人才需要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产业学院就是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在新工科建设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变革和人才需求转变等时代问题的有力回应。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革新和国家发展战略变革呼唤高等工程教育的全新转型发展。为培育引领未来工程发展、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工程人才,从根本上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与时代需求的契合度,有必要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路程进行梳理,通过研究与反思探究事物布局、动因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寻求路径优化与解决问题策
在知识爆炸式增长、科技与信息迅速迭代、新兴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各国都强烈意识到高等工程教育人才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关键,谁掌握了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的最重要的资源,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最关键环节。  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系统优化理论,分别选取天津大学、上海交通
伴随着智能时代产业革命的到来,各国从生产形式、组织模式到人才需求都在发生强烈的变化,人才结构由分层到扁平、技能操作方式由低端到高端日益成为了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人才工作模式的根本性特征,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局而根本的影响。比较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瑞士、奥地利为研究对象,以技能形成理论、社团主义理论为依据,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