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自主权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对于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理应最有发言权和自主决定权。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既是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尊重,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从而增强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以往的研究在教学自主权对教师工作的实际作用方面关注得比较少,扩大教学自主权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内在发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将教学自主权与教师自身发展关联起来有助于将研究落在实处。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教学自主权现状、制约因素及其对教师工作的实际作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征询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权调查问卷,经过初测分析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以上海市三所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市区、近郊和远郊地区各一所小学共217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后根据学科、教龄、任教学段等变量在三所学校内抽取9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小学教师总体及各维度教学自主权水平均在“自主”到“非常自主”之间。(2)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权水平在性别、年龄、从教学科、职称四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龄、学历和任教学段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从制约因素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其中外部因素对教师教学自主权的限制作用要强于内部因素。(4)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扩大教学自主权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创新,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根据上述的调查与分析,笔者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保障教学自主权的实现,优化教师教学自主权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从外部来看,一是完善政策制度,增强权利保障,使教学自主权的实现更加明晰并且有证可循。二是平衡教学与行政事务,消解非教学负担,进一步减轻小学教师的非教学事务负担。三是民主治校,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的学校环境。四是采用“分阶段”发展,“个性化”自主的灵活方式。从内部来看,一方面要“内外并举”吸纳知识与增强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内生”力量,释放教师发展活力,增强自主观念,激发自主意识。通过内部的完善与提升和外部的支持与指引,合力构建良好的教学自主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