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典型美国人》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华裔作家。任碧莲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而为她赢得这一荣誉的正是她的处女作《典型美国人》。国内外学者虽然不断从后殖民视角、成长主题、美国梦的实现与破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构建、小说叙述等视角进行解读,但重复率高,新意不大。对于从文化方面揭示的研究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有系统理论支持的论文。本论文尝试用美国学者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来解读《典型美国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不是任何一种环境的直接产物。山脉、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主流文化思想等,都给各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因此文化生态学主张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以《典型美国人》为具体研究文本,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生产模式、社会结构、主流文化思想,从源头上阐述张家人在中美文化碰撞中价值观念的转变及其变化原因。将《典型美国人》中涉及到的中美文化的众多差异归结为两国文化生长的生态环境的不同。本文采用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文学文本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中美两国的文化形态与其所属环境的关联,研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追根溯源地探讨中美两国文化形成差异的原因,从文化角度更好地揭示小说文本当中张家人面临的困境,这样不仅能打破过去白人主流社会强加给华人移民的刻板印象,找到华人移民困境的根源,对华裔美国人,甚至其他少数族裔在美国的文化生活困境都有普遍的启示意义。同时,为文化生态学运用于文学批评提供积极地、有益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世界话语中。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译法、译论取向及翻译生态环境都发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戏剧进入繁盛期,美国本土作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尤金?奥尼尔。一直以来,国内外奥尼尔研究方兴未艾。在其戏剧中,奥尼尔刻画了许多饱受痛苦、折磨的悲剧
唐代李瀚编撰的《蒙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幼学启蒙之作,该书以四言韵语的形式介绍了涉及我国古代天文、历史、神话、民族等多个方面的近600个历史典故及人物故事,“以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