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之心漫漫,恕人之路迢迢——尤金•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女性观之嬗变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戏剧进入繁盛期,美国本土作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尤金?奥尼尔。一直以来,国内外奥尼尔研究方兴未艾。在其戏剧中,奥尼尔刻画了许多饱受痛苦、折磨的悲剧性人物,尤其是各色女性悲剧形象:母亲、妻子、女儿。有批评家认为奥尼尔具有“厌女症”,其笔下的女性“不是幼稚简单便是飞扬跋扈”。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奥尼尔戏剧中女性形象肤浅评论,并没有抓住实质。他深刻地理解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并在剧作中给予女性支持与同情。  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作品《天边外》、《奇异的插曲》与《长日入夜行》中的女主人公露丝、尼娜与玛丽进行分析,探讨奥尼尔各个时期的女性观。并从创伤角度,结合奥尼尔的家庭背景与创伤记忆,分析奥尼尔女性观嬗变的原因。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对奥尼尔以及创伤理论作出相关的介绍,并梳理了国内外奥尼尔的研究,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奥尼尔戏剧的批评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奥尼尔早年生活,并分析创伤记忆对《天边外》中女性创作的影响。第三章介绍奥尼尔创作中期的生活,他带着对母亲的谅解将《奇异的插曲》中的尼娜刻画成一个既孱弱又坚强,既慈善又极具毁灭性的女性,理性地剖析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内在述求。第四章介绍奥尼尔勇敢地直面不堪回首的过往,而《长日入夜行》中玛丽对男性社会绝望而无奈的反抗。此时奥尼尔明白了亲人的重要能更理性地、站在同情的高度看待母亲的长期吸毒以及造成对家庭的伤害。第五章追寻奥尼尔的创作轨迹,可以得出结论:创伤记忆如骨鲠在喉,奥尼尔不吐不快。在悲剧创作中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态度的奥尼尔由早期对女性存在偏见发展成后期关爱女性的人文主义者。奥尼尔的创作之路,既是自我疗伤之路,更是驱除心魔之路。因此,奥尼尔始终是一位热爱生活,对他人尤其是女性,具有同情心的悲剧创作者。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对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普遍而流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和意识形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拉丁美洲民族主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世界话语中。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译法、译论取向及翻译生态环境都发生